2018無形文化資產講堂-12月份講座~談金門與澎湖傳統建築營建技術的禁忌、儀式與與建築裝飾
Written by weihung on 2018-12-18
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正聲台中台承辦的2018無形文化資產講堂,12月份講座上午場次,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兼主任江柏煒老師,就「金門傳統建築營建技術的禁忌、儀式與與建築裝飾」跟大家介紹金門傳統建築多元文化之美。下午場次,邀請東海大學建築系兼任副教授張宇彤老師,就「澎湖傳統民宅營建儀式與禁忌」並邀請葉俊源老師,就「澎湖木作技術演示」跟大家介紹澎湖建築實作的具體案例。
作為文化的載體之一,金門的傳統建築是家族主義象徵,再現了天地人之間和諧共生的哲學,是生活、生產與再生產的真實場域,其建築美學與藝術表現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面向;其中,匠師及其建築匠藝是最關鍵的知識實踐。在「澎湖傳統民宅營建儀式與禁忌」方面,台灣民間的儀式行為,大多數和鬼神信仰有關,無論鬼神是儀式行為的原始動機,抑或是民間藉鬼神來達到其追求目標的深層價值。營建過程中的諸儀式即在此信仰系統下,希望藉由神佛的進駐而達到驅邪辟煞的功能,並使居住於其間者得以事事順遂。
12月份講座下午場次,葉俊源老師,就「澎湖木作技術演示」與學員互動並介紹澎湖建築實作的案例。澎湖早期的頭手木作匠師都需會手繪設計圖,而設計圖需以寸白分配建築物之長寬高,利用羅盤以天父地母來設定建物之方位,再以設計圖的木構件的高度來策劃篙尺,且所有興建建築的求神祈福儀式,如開工動土,剪樑,上樑,安門,都是木匠頭一手包辦。木構件的位置方向,都以樹材的頭尾來分配木構件的上下左右,因樹頭的年輪較密集,比較堅韌所以適用於基礎。漢式傳統建築桁木所施作的榫均以燕尾榫爲主,以明間雙母榫開始分配ㄧ母一公的搭接以延伸至次間,稍間與盡間,此種榫頭的分佈是爲了地震時能保護明間(重要建築)而所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