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My Way 樂活街道-國立臺北護理大學推動「人本街道」(四)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02-24

特別來賓: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吳淑芳校長(教授)
北護大實踐「人本街道」—護你健康安全又文青
北護大沿石牌路設置人本公共藝術景觀步道拓寬5-10公尺,吳淑芳校長表示,北護大校實踐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特別是建構「人本街道」,從北護大榮獲行政院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的學思樓暨爾雅樓工程中規劃就顯而易見,學校主動將校園水泥圍牆拆除及範圍內縮,使人行步道空間更為寬敞,凸顯北護大重視「行的友善」,目的讓行人放心安全地行走在北護大的行道上,增加學校師生、社區民眾幸福感與提升生活品質。
北護大建構環保透水舖面步道,及雨水儲留與流出抑制,拓寬5-10M友善人行道,「人本街道校園推展聯盟」推動背景及目的,主要為推展人本街道理念,藉由學校與地方政府合作,透過結合青年創意共同推展人本街道環境,打造符合在地需求的人本街道解決方案。由學校培育建立優質設計師資群及倡議者,使人才培育與政府政策能互相結合,以達學以致用回饋社會。並藉跨領域攜手落實無障礙步行環境,打造更安全、友善街道空間,共同創造新的產官學合作方式,成為青年圓夢先驅。
如何評估「人本街道」對於附近居民的影響?
以北護大的經驗來說,「人本街道」將人行道鋪面整平,退縮校園築線,使整個人行道拓寬並改善照明,且鋪面全部採用透水磚,避免路面積水減少民眾滑倒風險。除了韌性城市的硬體設施外,人行道旁公共藝術品的建置對於附近醫療院所的年長者、病人及家屬而言,更是療癒內在心靈的支柱,讓民眾行走於街道的同時,也充分感受到『守護-想像-療癒』的藝術世界人文之美。
我們從商店小吃店、洗髮阿姨、榮總醫生、校友得到正面回饋,認為改變後的人行道成為寬闊舒適的環境,讓行走即是享受。更驚喜的是,北護大新大樓興建工程獲得了許多獎項,包括108年臺北市建築工程圍籬美化及綠化雙特優、109年金安獎建築類佳作、110年金質獎建築類優等、111年度優良智慧建築貢獻獎等。人本街道的推動是新大樓興建工程的一環,退縮校地空間回饋都市,讓校園建築與都市空間結合,同步創造寬闊舒適的步行環境,對市容的提升有相當大的幫助。
此外,在學校周邊人行道硬體設備完備之下,本校 USR 計畫也建構出大北投地區高齡健康照護生態網絡地圖,一本小冊特別標示出北護大周邊的石牌、北投地區與高齡健康照護相關的各類資源與商家,這項努力促進了大北投地區社會資源的整合與共享,讓社區居民能夠輕鬆找到所需的健康服務,從而提升生活品質。
未來北護大在推動「人本街道」或其他永續發展方面有什麼計畫?
首先,在推動人本街道的部分,為了讓師生和社區民眾能一同響應、全民動起來,因此本校會先著手聚焦於強化人本街道相關知能的推廣,透過辦理多元類型的講座與工作坊來宣導人本街道的重要性及何謂人本街道等相關知識,進行知識的建構。再來,也將結合相關課程與計畫,以實地踏查、公民論壇的方式來邀請師生和社區民眾針對北投地區目前的街道如何能更符合人本街道的意涵進行盤查與意見的蒐集,並邀請社會大眾一同發想改善策略讓全民參與,未來能將相關建議彙整後提供給政府單位進行參考。
以北護大為軸心,邀集大北投地區社區一同響應,期共同建立一個更加安全、友善的行走環境,以永續提升人行安全為願景,並成為石牌地區發展的先驅。
也希望市政府能藉由北護大的經驗,進一步將人本街道的概念對外拓展,一路串聯至石牌捷運站,藉由整條友善的街道的設置,不但能活化石牌商圈,帶動地方人流,也能使石牌商圈能成為城市行銷的亮點,對學校師生、周圍居民、以及來到石牌商圈的民眾都能感受到人本街道的優點。
再者,在校園永續的部分,本校已制定八大永續發展面向,並從校務治理、人才培育、綠色校園、幸福校園及社會共融共五大面向進行永續績效的盤點,未來將會持續進行各面向的精進。其中,在『對應氣候變遷、響應臺灣2050 淨零排放目標』部分,本校持續打造智慧化綠色校園,將透過碳盤查來持續修訂本校的減碳策略,像是減少能源消耗、省電省水措施、綠建築設計等,來達到節能減碳,例如老舊電器的汰舊換新、搶修漏水,而大幅省下水電資源。而在”人才永續”部分,本校積極營造無邊界學園,加強國際化學習建立全球夥伴關係,目前已經與超過 200 所國際學校建立合作,
將持續建立學生多元的國際學習的管道,來深化學生國際視野;再者持續提供良好的教研支持系統來促進學術發展,以及透過校務評鑑、教學品保機制等方式確保優質教育的推動,在遠見雜誌公布「2025 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排行榜」,本校連續二年蟬聯榮獲醫療機構最愛全國第一。
最後,在社會共融部分,本校早於 102 年起即以「護你健康 365 天」為願景,融入全人健康照護、健康活躍、資源串聯與教育導入四大精神,從學校擅長的護理健康照護專業出發,發展不同族群多元的健康照護方案,推動迄今邁入第 12 個年頭,讓醫護學校的社會共融行動不只限於點狀的「義診」性質,而是定期深入關懷、在地連結的型態以達永續。尤其北投與萬華地區人口高齡化逾 20%,本校持續從前瞻預防角度以「高齡永續健康」為目標,結合運動保健、音樂藝術、心理衛生等關注高齡者的全人健康。再者,因應少子化趨勢,本校也致力推動生產教育及親子共學,以「蘊育美好」為目標期望降低準父母對育兒的焦慮與害怕、促進親子共好等,潛移默化提高社會大眾對生兒育女的意願。此外,亦攜手社區夥伴針對獨居高齡者、弱勢孩童等提供關懷陪伴、健康篩檢等服務,共同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
未來學生進入醫護領域,也可持續從綠色照護(E)、全人及弱勢關懷(S)和永續健康(G)等面向持續來發揮。
在綠色照護上,隨著臺灣將於2025年邁向超高齡化社會,農委會結合長照2.0開始於農村推動綠色照顧站,將自然環境與健康照護進行融合推動照護服務,我們學校就與雲林縣莿桐鄉共同推動綠色照護。未來,從預防醫學與環境永續的角度著手,綠色照護將會是未來趨勢。
在全人與弱勢關懷上,持續發揮護理人員的社會責任,針對社區中需要關懷的族群或需要協助的健康、照護議題來提供衛教、照護服務,來一起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與永續特質的城市。
在永續健康上,聯合國提出2030邁向「全民均健」(Health For all)的永續發展目標。全民均健概念希望所有人和社區都能使用他們所需要的健康促進、預防、治療與復健等有效的健康服務,並且使用這些服務不會讓使用者陷入經濟困難。基此,如何透過優質教育教育及管理使社區都有充足的護理健康照護資源及優質的護理健康照護人員提供服務,這也是我們所需重視與關注的議題。
進入北護大校園中~讓你有種FUN鬆心情的氛圍,在北護大爾雅樓前方人本公共藝術步道行人川流不息,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吳淑芳校長出席由國土管理署舉辦「人本街道校園推展聯盟」MOU簽署記者會,北護大正式成為「人本街道校園推展聯盟」一員,為落實「人本街道」目標努力,「護你行走健康」就交給「護你健康(台語)」大學。
北護大對「人本街道」的落實也讓附近居民非常有感,眾多居民回饋意見表示過去又髒又窄不平又亂停汽機車的人行道不見了,出現的是寬敞明亮的嶄新人行道,尤其亦嘉惠附近醫療院所病人及家屬之行動安全,走在人行道上可舒適悠閒欣賞綠樹草地,還有更多藝術作品點綴。北護大以「護生園丁」為主題,設置「守癒」、「雲山水」、「曼達拉園丁」三件藝術品呼應「樂、育、親、仁」教育理念,營造提供具人文亮點且友善的人行步道空間,這些都是北護大為「人本街道」努力的成果。「人本街道」是一個永續的概念,北護大將舉辦工作坊、專題講座,邀請師生及社區民眾共同了解目前我國推動友善人本街道建設之情況,並持續地建構守護「行」的安全友善環境。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