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樂活街道自在同行」人行環境評鑑 台北市拿下三項第一 打造宜居好所在石牌商城(2)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02-03
特別來賓:郭崇儀里長
內政部辦理113年度「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計畫」暨「共同管道建設考評計畫」頒獎典禮暨研討會,台北市政府由副祕書長王玉芬率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交通局交通管制工程處等相關人員與會受獎。
工務局新工處處長林昆虎表示,台北市身為首善之都,每年皆積極配合中央政策改善道路及人行環境,也感謝內政部及考評委員多年來的指導與支持,讓北市府從政策面到執行面,都能不斷的精進,除了持續精進改善道路及人行道平整度、人行環境無障礙空間營造及共同管道建設外,更積極開拓各種創新作為以提升整體道路品質,例如道路巡查維護導入成效式契約、建立道路及附屬設施視覺化管理系統、執行人行道淨寬改善計畫等多項創新作為。
北投區振華里郭崇儀里長獲頒人本環境改善推動貢獻獎!如何用一句話形容里長的工作?
北投區振華里郭崇儀里長說,是痛苦但有辦法實現理想的地方。
擔任里長,有高達9成的時間在處理里民的陳情,真正有辦法實踐政見和推動公共事務的時間只剩不到1成。這些現實面對於郭書成來說是衝擊,但也不會令他就此想放棄。
配合北市府交通局訂定之「台北交通安心行」計畫,採漸進式優化方式,針對醫院及學校周邊路段優先檢討、改善及調整,從已設置標線型人行道的路段擇定適當地點推動增設實體區隔設施或改為實體人行道,以經濟且快速方式完成保護行人的基本設施,也針對主要幹道,還優先推動機車彎設置,把過去「單一路段」的改善擴展至「整體街廓」的通盤考量,執行成果也獲得市民、內政部及考評委員們的肯定。
對於佔用騎樓的店家,被要求淨空人行道的前後反應是?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開宗名義即定義:§3「道路:指公路、街道、巷衖、廣場、騎樓、走廊或其他供公眾通行之地方」。也就是說,騎樓雖然是私有地,但是被定義為道路空間,因此政府有權(不是絕對)禁止設攤、排除停車的授權法源皆源於此。
使用騎樓原則上不能違反供公眾通行之使用目的,若雙方真要釐清、或追究責任,宜先了解該騎樓的產權歸屬、使用方式有無違反供公眾通行的目的;若有違反,自得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1條向公路主管或警察機關檢舉。因此,建議民眾遇到這種問題,先善意溝通、理解,避免口出惡言,以免誤觸其他法律規定(例如:公然侮辱),反衍伸出更多糾紛。
向里長取經,平常是如何維護管理人行道呢?
北投區振華里里長郭崇儀~打造鄰里新樂園,振華里內最廣為陽明大學學生所依賴的就是石牌商城。郭崇儀里長在國中時期就搬來振華里,在當地已住了好幾年,因為母親的願望而開始服務鄉里,最後選上里長。振華里本里緊鄰捷運石牌站,交通便利,人口約8千餘人,共分27鄰,本里面積雖然不大,但卻擁有石牌地區最繁榮的商城,從早到晚,終日人潮絡繹不絕,為北投區重要商圈之一。
交通安全評比:在2022年的統計中,振華里總共發生了69起交通事件,並直接造成了0人死亡與98人受傷。若以振華里 7303人口為母體計算,相當於每萬人就會有134.2人因交通意外而傷亡。
以歷年的統計來看(2018年至2021年),振華里共發生了292起交通意外事件,與相應的0死382傷。車禍發生的頻率則有下降趨勢。
振華里銀髮共餐 樂齡學習.拓展生活圈
台北市政府推銀髮共餐政策,目標是「一里一據點」,現在已經有不少社區成立共餐據點,像是北投區振華里,里長郭崇儀早在上任前,就開始辦理共餐據點,堅持自己準備菜肴,就是希望讓長輩們吃得更健康。
志工媽媽一大早就在廚房忙進忙出,採買、備料、烹煮全都自己來。
北投振華里銀髮關懷據點,是台北市少數沒跟學校、餐廳、便當店搭伙的共餐據點,因為自己煮比較能控制品質,更重要的是,菜餚才有家的味道。
振華里長郭崇儀早在當里長之前,就已經開始辦理銀髮關懷據點,兩年多來堅持餐點必須少油少鹽,也要兼顧營養均衡,才能讓長輩吃得安心;此外,郭里長還規畫送餐服務,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也能吃到媽媽們的愛心。
辦理長者共餐,當然不是只找大家出來吃飯,郭里長也安排各種學習課程,包括銀髮養生、理財資訊、手作花藝等多元內容,目的就是希望維持長輩健康生活,鼓勵多多走出戶外,不但結交新朋友,也能越活越快樂。
振華社區發展協會
台北市北投區振華里社區發展協會,是由振華里地方人士, 為發展振華里的地方特色 服務鄉里而成立的公益組織。
「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台」正式啟動,過往民眾在道路上常遇到的無障礙通道不連續、人行道設計不夠貼近用路人需求等問題,期待透過這個便民管道讓民眾輕鬆操作,就能有效的具體反應,此平台將成為民間與政府共同為人本交通努力的互動管道。希望不同族群的用路需求透過平台發揮改善及改變的力量,促使國內通行環境符合友善與安全,讓民眾能夠實際表達使用者的意見及參與道路、交通工程的改善。
內政部指出,「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台」即日起上線,平台提案程序簡便、操作簡單,歡迎民眾可至「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台」網站( https://www.drstreet.net/ )
過往民眾在道路上常遇到的無障礙通道不連續、人行道設計不夠貼近用路人需求等問題,期待透過這個便民管道讓民眾輕鬆操作,就能有效的具體反應,此平台將成為民間與政府共同為人本交通努力的互動管道。希望不同族群的用路需求透過平台發揮改善及改變的力量,促使國內通行環境符合友善與安全。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