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 Live Show生活法律與法庭 生活法律gogogo:113年11月26日節目
堯堯 2024-11-26
受訪者:
臺北地檢署游欣樺檢察官
節目內容:
主題:避免踩雷!如何遠離高報酬的投資陷阱?肉商吸金30億如「龐式騙局」 社群炫富取信被害人投資!什麼樣的投資行為可能會違反銀行法?
根據《銀行法》第29條規定,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存款、受託經理信託資金、公眾財產或辦理國內外匯兌業務。也就是說,非經主管機關核准的銀行單位,從事以任何名義向多數人或不特定人收受資金、款項為業的行為,並約定或給付高於本金的利息,就是我們俗稱的「吸金」。參與投資時要如何降低風險並保護自己?參與投資時務必做好以下幾點:
1. 務必留下相關證據與紀錄:所有與投資相關的契約、收據、交易紀錄、對話紀錄等均應妥善保存。如果招攬者有口頭承諾或重要對話,建議使用書面形式確認,或記錄雙方對話內容,以作為後續可能的法律依據。2. 必須理性判斷報酬及相關內容是否合情合理:
收取的報酬與風險必須相符,若招攬者承諾「高回報且零風險」,即有高度可能已涉及違法吸金。建議可以參考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目前大約落在1.5%至2%之間),如果投資標的承諾的報酬遠遠高於此類基準,例如承諾年化報酬率高達20%以上等語,就應該保持高度警惕。此外,如果投資標的強調「保證賺錢」等不合理之保證,或在投資過程中無法取得相關細節文件時,都應提高警覺,避免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