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道路品質開發管理系統-無障礙系統 (二)

Written by on 2024-09-24

特別來賓:國立中央大學林志棟榮譽教授
綠營建產業技術移轉中心主持人
公共工程品質管理人員訓練班執行長
工地主任訓練班執行長
道路施工監造及現場管理訓練班執行長
林志棟教授基礎設施永續發展基金管理人

路平專案?台灣道路顛簸?台灣地下管線?「共同管道」建設?

台灣地下管線種類繁多,現行的管線就有十種,包括電力、瓦斯、自來水等。以信義路一段為例,短短一公里,就有六個種類,每一種都有多條管線。頻繁挖掘管線,路面回填卻沒做確實,就會造成道路不平,修補或埋管的道路開挖寬度大多少於一公尺,這些小面積工程不會使用巨型機具滾壓,經過短時間使用後路面就可能出現下陷狀況。

數位化統整管線工程,舊資料蒐集難?

為解決不同單位多次開挖相同路段的問題,近年來各地方政府逐漸提出配套措施。臺北市於民國104年7月1日成立道路管線中心,除了請各單位找出過去的管線位置和深度外,未來竣工管線的資料也必須送到資訊中心,以數位化的方式讓管線挖掘規劃更便於處理。

蒐集完地下管線資料後,透過資料庫即可知道一條道路所有管線的精確位置,使政府更容易執行統一挖補。管線統一挖掘能讓道路有長期休養時間,也不再因為各地分頭開挖給民眾帶來麻煩。台中市政府管線管理科李股長就表示,目前台中市進行代辦管線統一挖補工程,減少了三成重複挖掘。根據《台中市道路挖掘管理自治條例》第16條,道路工程新建或拓寬自驗收合格日起三年內、翻修或改善自驗收合格日起一年內,禁止挖掘申請,以休養道路。不過,因應管線臨時維修、市區新建房屋需要牽水電管線等民生需求,規定難以落實,道路仍時常重複開挖。

此外,雖然高雄氣爆以後,各縣市政府開始推動數位化,但過去台灣沒有推行此制度,導致舊管線的資料蒐集並不容易。李股長也說:「我們會要求管線單位提供圖資,但他們可能對自己的圖資也不清楚,因此有時候提供的資料在精確度上仍有一些差距。」

有鑑於台灣錯綜複雜的管線,點出「共同管道」建設。共同管道,或稱「共同溝」,將各種管線集中管理,並且留有供檢修人員進入的空間,達成統一規劃的目的。許多已開發國家都已經建設共同管道制度,其中日本在此制度最為完善。周家蓓提到,日本都市的共同管道多建於人行道底下,而日本人行道普遍寬敞,且管線多分布在人行道靠車道的那一側,因此在維修時不會影響行人行走與車輛交通。

監工不實?利益衝突的無奈

除了評比廠商來維護道路品質,工程的監督也是重要的一環。「廠商施工後沒有去檢查路面高低差,摩托車通過時就會不穩。」點出了路面工程監工不實的問題。監造指工程的監督單位,精通土木工程知識,以辨識承包商的工法與使用材料是否確實,並繪製工程完工之竣工圖、測量道路水平狀況。

執行道路工程,監造或許具備十足基礎知識,但對工地現場的情況仍不甚明瞭,對工程進行指導如紙上談兵,工程圖的繪製也常不符現實,「還是外行指導內行。」曾擔任台電工程監造的李先生則表示,監造會要求承包商依施工圖及契約規範施作,但承包商常為利益所趨,能省則省,自然會認為外行領導內行。

監造不實的原因包含:人情壓力與職務壓力等,如果監造一職是由人情關說,例如民意代表或承包商推薦取得,在遇到推薦人有參與的工程案件時,勢必會有壓力存在。職務壓力方面,多數監造人員面臨上有長官及老闆的任務壓力,下有監督承包商壓力的困境。如遇選舉期間,甚至會加速工程但容易忽略品質,相對的若因要求品質,而延後承包商的進度,導致監造單位沒能在預定時間拿到錢,公司必須進行資金周轉,監造人員也必須為延後工程負責,這兩件事都會影響監造人員的考績,因此許多監造人員迫於無奈只好苟同承包商的作法。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民國95年針對有關監造人員是否需「全程在場監造」做補充說明,規定監造單位應於工程施作過程中,依法令及所核定之監造計畫之頻率,選擇適當時機,執行監造簽證、抽查或抽樣試驗,以負起監造之責任。

另外,監造做的是抽測,不可能每個案件工程期間都派人到現場,只有承包商的品質檢驗員須全程在現場。楊秉蒼指出,承包廠商與監造單位要寫日誌記錄工程狀況,但經常發現現場進度與記錄不合的狀況,雖然有檢調單位與不定期工程查核,但最後仍要靠承包商自我覺醒。

道路工程品質不一,評比機制選廠商

道路時常因管線挖掘重鋪,使廠商的施工品質成為道路平坦與否的重要因素,但廠商施工品質難以統一,有部分廠商為節省成本偷工減料。根據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提供的《瀝青混凝土舖面施工品質管理重點》指出,柏油鋪設的過程需經過道路銑刨、鋪灑黏層、道路鋪築、滾壓、路面養護與施工檢驗。黏層若鋪灑不均勻會降低瀝青與路面的粘著力,滾壓的作用是讓瀝青的密度達到一致,增加道路對車體的抗性以延長使用週期。「鋪灑黏層及路面滾壓的過程許多廠商常常敷衍了事,有的廠商為了節省成本,會用輕型壓路機取代重型。」林志棟也指出,台灣常下雨,若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下雨後路面容易產生坑洞。

智能繼續教育?無障礙通路適用範圍有哪些?

無障礙通路 適用範圍:建築物依規定應設置無障礙通路者,其通 路設計應符合本章規定。 組成:無障礙通路應由以下符合本規範規定之一個或 多個設施組成:室外通路、室內通路走廊、出入口、 坡道、扶手、昇降設備、輪椅升降台等。

政府治理釐訂各項政策:如施政白皮書、施政推動方案以達成施政目標;必須從政策面、法規面、制度面、執行面、技術面詳加考慮。以桃園的整體發展三大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桃園航空城計畫」、「亞洲‧矽谷計畫」。「前瞻基礎 建設計畫」包括軌道、水環境、數位、城鄉、綠能等建設項目中,均衡城鄉發展為例。

自 105 年起 8 年內投入約 100 億元,進行專案路面改善,於106年1月16日成立的「桃園市道路挖掘管理暨資訊聯合服務中心」,則致力於工程協調、施工管理、管線圖資智慧化、加速電纜地下化和災後復原等5大任務。在疏通城市脈絡方面,包括路平、路暢、共管等三大重點,市府此外,我們也衡量交通 需求與區域平衡,進行開瓶計畫逐步疏通重要交通瓶頸,促進地方發展。

政府治理釐訂各項政策:如施政白皮書、施政推動方案以達成施政目標;必須從 政策面、法規面、制度面、執行面、技術面詳加考慮。以桃園的整體發展三大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桃園航空城計畫」、「亞洲‧矽谷計畫」。「前瞻基礎 建設計畫」包括軌道、水環境、數位、城鄉、綠能等建設項目中,均衡城鄉發展 為例。自105 年起 8 年內投入約 100 億元,進行專案路面改善,於 106 年 1月 16日成立的「桃園市道路挖掘管理暨資訊聯合服務中心」,則致力於工程協調、 施工管理、管線圖資智慧化、加速電纜地下化和災後復原等 5 大任務。

在疏通 城市脈絡方面,包括路平、路暢、共管等三大重點,市府此外,我們也衡量交通需求與區域平衡,進行開瓶計畫逐步疏通重要交通瓶頸,促進地方發展。 全面改造「以人為本」生活場域,在改造生活場域方面,主要針對路燈、電纜及人行道等設施。

目前本市路燈約16萬盞,於109年將全面換裝為智能化路燈, 以降低耗損及維修成本並提升照明品質。自105年起專案啟動電纜下地溝通協調 機制,透過民眾與台電公私協力,於106年至109年將已有地下化比例從42% 提升至48%。此外,為了打造以人為本的生活場域,自107年起5年內投入 15 億元於人行道整體改善工程,提供市民人性化、無障礙的 步行環境。106 年至 109 年三年來中央大學與相關部會、桃園市政府工務局,合作共同舉辦超過七十場研 討會、研習會、工座坊、論壇等活動,進行在職繼續教育,分享產學合作成果、 協助政府機關推動各項政策,以達成施政目標,另各種辦理各項證照培訓班,協助工程師取得各項專業證照,建立永續發展人生觀。 辦理推行道路養護成效式契約委託專案管理招商說明會等。

市區道路人行環境推動現況與展望-都市基礎工程組說明

近年來,永續發展、綠色交通、大眾運輸導向、理智型成長等概念已成為全球都市發展趨勢,透過強調人性化之都市空間與運輸環境,在注重運輸系統發展效率之餘,也兼顧環境的負荷與民眾的安全;所以運輸系統除滿足民眾生活的機動性與可及性之外,更應滿足環境保護與優質生活之雙向需要,亦即以綠色交通的建設思維,來達到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

我國目前以機動車輛為主的交通規劃及建設方向,實有必要轉變成以人為本的交通系統管理(TSM)理念,未來在建設道路等,皆應以「人本為取向」。因此內政部營建署積極推動人行環境改善工程,採取重新檢視既有市區道路斷面、配置合理道路要素、擴增人行活動空間及道路綠帶面積、重塑市區道路型態,改善人行徒步空間、無障礙環境,並形塑保有當地生態景觀、地區文化特色之生態都市。希冀藉由相關計畫之執行推動,促使各地方政府可有效檢視轄區內之市區道路現況,進而提出人行環境整體改善方針及具體建設,期後續相關機關均能重視人本環境之改善。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延伸閱讀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