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樂活街道自在同行」-推動人本規劃師培育計畫-劉冠頡委員(2)
Written by 曾超群 on 2023-12-04
特別來賓:
道安團體:劉冠頡委員
標線改造台灣路 Reform Taiwan Roads | Facebook
111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提升道路品質計畫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推動人本規劃師培育計畫-課綱委員會
為提升國內市區道路服務品質,完善市區道路職能與既有空間合理分配,帶給用路人良好使用舒適度與安全性,本署多年來大力推動市區道路空間建置及人行環境改善等政策,藉以協助國內各縣市政府持續建構完善市區道路及國內市區道路政策發展。
公共通行空間更關乎社區的生活,尺度可為通勤通學廊道、校前廣場、人行街道、公園綠地、街廓轉角等,影響社區每日生活與社交的空間。希望仿效社區規劃師的模式與機制,建立人本規劃師的制度,推動民眾參與式規劃,指認出社區與民眾的需求,確實改善公共通行問題,直接且有效提升社區生活品質。
本年度起將建立培力機制,其對象為有分別為縣市政府或專業人士及社會大眾,其一是土木、建築、景觀、都市、交通等縣市政府代表或專業人才等培訓成為種子教師,藉由人本規劃師制度的建立及推廣,使更多人共同參與,解決道路使用的問題,亦須透過設計者及使用者共同凝聚共識後才得以促成。
劉冠頡委員大學念的是化學材料工程,跟標誌標線完全不相干。為什麼化工材料背景的人會去設計馬路? 為什麼道路需要設計?車子走的車道跟人行道又有什麼相關?
「台灣道路常沒有人行道,其實就是因為車流動線設計不良的關係。只要車道線畫得好、動線流暢,人行道自然就會生出來。」
如何設計道路?劉冠頡委員說明,首先決定車子要走的動線,包括直行、左右轉車流;畫上車道邊線,邊線內的就是車道,邊線外的是路側;槽化結構,車道邊線內沒有車流經過的空白區也就是槽化空間,可畫上槽化線、做實體分隔島,也可進一步作為行人穿越道線(簡稱行穿線,俗稱斑馬線)的庇護島;最重要的,車道邊線外到私有地前的路側空間,就可以直接作為人行道;最後再畫上車道線、行穿線等標線,就算是設計完成。
自學畫馬路畫了3年,至今已經畫了近400個路口,劉冠頡持續跟同好討論、研究,設計方式、效率也不斷精進。現在他使用設計軟體,只要2、3小時就能畫出一個路口或路段的標線設計圖。
目前長住高雄的劉冠頡,畫最多的就是高雄的道路。他笑稱自己像有強迫症,走在高雄市區,幾乎每經過幾個路口,他都能拿出平板調出此處的設計圖。其中,前鎮區的中山三路凱旋四路路口就是他心中認為一定要改的高風險路段,「行穿線沒有退縮、車道寬過寬,再加上輕軌路線重疊,這路口有太多潛在風險需要重新設計。」
劉冠頡委員表示,行穿線沒有退縮、車道過寬,再加上輕軌路線重疊,使得高雄市前鎮區的中山三路凱旋四路路口有很多潛在風險。
對於街道環境的改善,劉委員您覺得這個計畫可以改變什麼或是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呢?
台灣過去在街道設計的部分,沒有什麼人員可以協助指導,所以常常立意良善,但是卻設計出有問題的道路,這個計劃可以幫助台灣培育新的人才,幫助未來的道路設計可以有比較系統性的設計。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都市基礎工程組關心您。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