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港局】基隆港運星艦正式停航除役

Written by on 2023-01-12

特別來賓:
運星艦 曾志忠艦長

運星艦服務迄今約35年,主要任務為偏遠離島燈塔物資補給,隨著交通的便捷及科技的進步,多數偏遠燈塔皆已建立完善的補給方式,逐步推動燈塔自動化,不再需要運星艦運補油料,運星艦船舶證書4月底到期,完成基隆嶼完成運補任務後,正式停航除役。

「運星艦」的歷史及主要的任務

運星艦係由中國造船公司基隆總廠建造,於76年12月28日交船,為我國現存唯一的燈塔補給艦,過去35年來主要負責我國離島燈塔物資補給,運送燈塔所需油料、物資及設備,包括沉重之發電機組,以應離島燈塔全年維持運作,並做定期之燈塔設施實地檢視,使燈塔提供正確助航功能。
運星艦原隸屬財政部關務署,102年因應政府組織改造,將我國4個港務局(基隆港/臺中港/高雄港/花蓮港)合併為交通部航港局,並將與航行安全有關之燈塔移撥至航港局,由於運星艦與燈塔運補密不可分,故隨同移撥至本局。
隨著交通的便捷及科技的進步,多數偏遠燈塔皆已建立完善的補給方式,另如目斗嶼燈塔、彭佳嶼燈塔等無人居住之島嶼,亦逐步推動燈塔自動化,不再需要運星艦運補油料,又運星艦船舶檢查證書於去年4月到期,為撙節公帑不再辦理續證,因此運星艦正式停航除役。

「運星艦」對於離島燈塔運補的貢獻、歷史價值及其重要性。

如果說燈塔是海上光明燈,那運星艦就是幫忙點亮光明燈的功臣,與燈塔同為守護海上航行安全不可或缺的角色。
早期各離島為軍事管制區,一般交通船無法恣意靠岸,因此只能由運星艦擔任運補工作,此為其無可替代原因。加上當時離島碼頭簡陋及搬運設備不足,只能由運星艦工作小艇靠泊碼頭或冒險搶灘運補,任務十分艱辛。
航港局為推廣海洋教育,運星艦移撥至航港局以來,除繼續負責離島燈塔之運補之外,亦多次協助搭載專家學者及文史作家至各離島實地考察,對於燈塔文史紀載功不可沒。

「運星艦」運送補給任務,所承擔的風險、危險性為何?

由於離島燈塔所在地理條件不一,受到潮汐變化及海象的影響,工作小艇靠泊作業實在不易,往往都要現場因地制宜,任務極為吃重且危險。例如補給目斗嶼燈塔,因碼頭吃水淺運星艦無法直接靠岸,需在島外約1海浬處下錨碇泊,再將工作小艇吊放至海上,等到高潮期間(僅3~4小時可以運補作業),才可吊掛目斗嶼燈塔發電機用油50加侖裝原油桶至小艇上(每趟可載運10桶,共計7~8趟),再將工作小艇行駛靠泊碼頭,利用人力將油桶拉至岸上,整個運補任務須憑藉者運補人員的學識、體力與經驗判斷,才能通過天候、海象與碼頭地形的考驗,完成運補。
基隆嶼燈塔建於民國69年,當初是為了彌補野柳燈杆與鼻頭角燈塔光程不足而增設,也是台灣最早使用太陽能發電的燈塔,燈塔位於基隆嶼至高點,可360度觀賞基隆嶼風光,是許多遊客登島必定拍照打卡的景點。
另外,基隆嶼登島採全預約制,今年4月1日已開放登島,每日登島人數上限為1200人,而位於基隆市西岸碼頭球子山頂的球子山燈塔,不僅可俯瞰基隆港全貌,全白的塔身更是近期IG熱門的打卡地點,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運星艦」移撥給高雄科技大學的緣由及艦長你的想法?

運星艦迄今已使用逾35年,船舶檢查證書亦於去年4月30日到期,須停航辦理船舶特別檢查及大修工程,惟船齡老舊辦理特檢大修恐不符成本,且本局在去年底已完成「彭佳嶼燈塔及目斗嶼燈塔」自動化建置,運星艦已無核心運補任務。
為使運星艦除役後能活化使用,曾函詢其他機關受撥或受贈之意願,但是無機關函復申請;另外亦曾函詢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本艦置於商港作為公共藝術之可行性,該公司函復尚無餘裕空間供本艦停放。
後來本局再次洽詢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該校於去年4月26日參訪運星艦後,評估可將駕駛台及機艙設備拆除後運回學校,除教學使用外亦可安排文化展示,因此後來就決定將運星艦移撥給高科大做後續再利用。
關於運星艦移撥予高科大,我心中的想法是愉快的,因為運星艦船型不適合商業營運及船齡老舊無法申請變更改造貨船,只能當廢鐵拆解變賣。但是移撥給高科大後,不僅設備仍可提高科大動態操作教學,精進海事教育實作能力,亦可靜態文化展示,讓民眾瞭解本局運補燈塔的歷史、航海技術的進步及本局朝向智慧航安的努力,其效益遠超過廢鐵變賣之金額。
將來如果有去高雄,我一定會去高科大參觀。

YOYO Live Show(歡迎訂閱/重聽)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