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森林:109年04月05日節目

佩佩 2020-04-05

愛的榖粒
1.四湖玉米哥宅配古早味
因為媽媽愛吃的烤玉米,阿吉開始他的創業路;原本在桃園工業區,到台中自己做起烤玉米的生意,奈何不是每個人都有共同的記憶,懷念的古早味找不到知音,難過的阿吉難過到在黑暗的河堤上邊走邊流淚,但他知道必須要振作;於是毅然回到雲林四湖,四年前的關老爺誕辰那天,開始在廟口烤玉米;想不到因為口耳相傳,生意開始紅紅火火;但在台中的老主顧卻說「我好想吃你的玉米,可以寄上來嗎?」,阿吉開始充實自己,上課、請教..終於開發出宅配服務,讓大家都能吃到好吃健康又懷念的古早味烤玉米;雖然剛回來雲林也經歷了很多困難,但阿吉說,現在有很多志同道合,想讓雲林更好的朋友,希望未來能夠越來越好,並且,很感謝,所有鼓勵他的「吃友」,這是最大最大的成就感!阿吉很享受現在的生活,鼓勵青年回鄉,並堅守自己「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情」的職人精神,繼續努力;堅持,才能看見希望,並且,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2.重新種回麥子!來自月光下溫暖的希望~
麥寮是阮兜,為了翻轉外鄉人的印象,一群球友,決定把麥子重新種回這片土地!
因為六輕,麥寮鄉被看見,如此工業化的環境,讓人幾乎忘記,麥寮兩個字,其實跟小麥有很深地關聯。麥寮媳婦郭慧蟬(月光下友善農場負責人)說,自清代開始,麥寮便是麥子的盛產地。為了運送麥子,特地在船頭旁搭建寮仔,因此得名。因為外縣市的質疑,對麥寮的印象只有空氣汙染,激勵了郭慧蟬,她和一群在地熱血青年去年嘗試復耕小麥,暌違50年,麥寮的土地上重新長出了真實的麥田,「小麥是一種精神象徵,是我們的根」。
為了復興麥田,慧蟬與她的團隊吃了不了苦,但回顧這些體驗,她說「麥寮真的蠻適合種小麥的,但是麻雀太多了,」考慮要設置一些不傷害鳥類與大自然的裝置來因應。中斷將近五十年,當地人看到小麥的反應都很好,有長輩稱讚他們做得不錯,更在參展經驗中,聽到移居外縣市的麥寮人跟朋友誇讚,讓慧蟬大為感動與激勵,能被肯定且驕傲,她覺得很受鼓舞,以開發新產品做為事業突破,每個產品都有它背後的動人故事
郭慧蟬跟大家分享「誠品時光」一書中,吳清友先生說的,「想要窮盡己力,為生長的這塊土地播下人文、藝術、創意融入生活的種子,與誠品團隊一路走著,即將接近三十年。」農婦慧蟬也盡力的撒下幾顆種子∼願大家一起攜手 讓雲林更好~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