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8.16「節目自律委員會」會議紀錄

Written by on 2016-08-17

壹、時    間:105年08月16日(星期二)

              下午14時至16時

貳、地    點:正聲廣播公司六樓會議室

參、主    席:宋協理 流芳

肆、出席人員:外部委員 銘傳大學 莊克仁教授

外部委員 台灣藝術大學 賴祥蔚教授

外部委員 世新大學 洪瓊娟副教授

外部委員 台灣藝術大學 陳宏津老師

              內部委員 節目部 林宗慶經理

              內部委員 營業部 方翔經理

              內部委員 正聲電台 吳芳如顧問

伍、列席人員:新節部 李育昌副理

陸、紀    錄:李育昌

柒、討論議題:

一、面對即將開放的置入性行銷與廣播冠名贊助,應如何掌握執行要點,以避免觸法?請委員提供意見。

二、針對廣播無畫面輔助的媒體特性,主持人的呈現手法,如何能生動又不觸法?請委員提供意見。

三、新媒體技術發展至今,為廣播帶來的衝擊與效益,未來應如何善加運用?請委員提供意見。

捌、主席報告:

歡迎各位委員在百忙中參與會議,本次的議題都跟時代潮流結合,藉由討論期盼委員們提供寶貴意見。

玖、會議重點摘要:

    一、面對即將開放的置入性行銷與廣播冠名贊助,應如何掌握執行要點,以避免觸法?請委員提供意見。

  • ﹙1﹚電視之冠名贊助,在畫面上可一直出現冠名廠商名稱,廣播可爭取在每一定時間提及冠名廠商名稱連結節目名稱,以有別於過去做法,這種方式與內容完全區隔,並無違規情事。

       ﹙2﹚在置入部分,廣播可爭取兩個方向來做,包含可在節目進行中以試辦方式指出某樣產品由某廠商贊助;另也可以資訊揭露方式,說明此資訊是由本節目與某機構合作提供。﹙賴祥蔚)

  • ﹙1﹚此次修法是將以前三個行政命令併在一起,但因內容是參考電視的,沒顧慮到廣播的特質,且目前正在蒐集各方意見階段,廣播業者應具理力爭、勇於表達意見。

       ﹙2﹚廣播與電視不同,應多考量其特性。加上廣播節目大都1,2個小時,置入應以1小時為單位較適當。

       ﹙3﹚法令上針對節目與廣告要區隔及資訊的揭露有所規定,其中在資訊揭露上應避免鼓勵購買的行為。同時將可能會有灰色地帶的例子羅列出來再去溝通。(洪瓊娟)

        (三)﹙1﹚這是一項創新的作法,在內部和與廣告業者溝通上,應站在前瞻性及具高度上的眼光看待,以了解其專業。

             ﹙2﹚冠名與企業品牌是會做一聯想,故在與企業游說時需給其廣播重複頻率高、不需像電視那樣昂貴的經費之印象。

             ﹙3﹚可主動提出與客戶屬性相搭配的產品,不論做贊助或冠名都可以此方式做說明,以因應新的規定。(莊克仁)

        (四)﹙1﹚過去節目的前後都會講提供,這就是冠

                  名,但對節目並無幫助,只是讓客戶再

                  顯露一次而已,對實際收入並無幫助。

             ﹙2﹚應學電視予以分開,提供是另外提供,

     廣告是廣告,把提供部分拉出來看有無

     廣告收益、對象應為已具知名度的公

     司。

             ﹙3﹚置入性行銷也就是「不是廣告的廣告」,

              可以與廣告不同,甚至以歌曲隔開。置入性

              的東西也不一定要與廣告客戶有關係且應該

              讓廣播業者發揮創意,讓業者從中獲得額外

              收入。

          ﹙4﹚正聲可從自製節目開始試著做置入性行銷;

              並鼓勵年輕的業務同仁游說客戶投入置入性

              行銷廣告。﹙陳宏津﹚

      (五)在做置入或冠名時,一定要將公益擺在前,如

            此贊助單位或聽眾較容易接受。也可以讓公益

            與企業品牌相結合。(莊克仁)

      (六)節目內容需保有獨立自主,不該讓贊助者介

            入干涉,需設想一些有意向且具公益性題材的

            內容來做,如無毒消費、節水節電等公益內容,

            以單元方式在各節目時段鋪陳出來,以內容取

            勝,較符合法規的精神。(洪瓊娟)

      ﹙七﹚置入或冠名的實施,正好可讓我們正視目前的

            廣告結構適時做調整,多爭取健康、正面、較

            文化的公益廣告,儘量減少藥品類的廣告(吳

            芳如)

    二、針對廣播無畫面輔助的媒體特性,主持人的呈現手

        法,如何能生動又不觸法?請委員提供意見。

  • ﹙1﹚在無畫面情形下,熟悉的品牌最好做,以

            電視已塑造好品牌意像的來做較容易,

            可搭便車。

       ﹙2﹚用幾個節目搭著做,以次數、聲音、音

            響效果形塑產品特性,因其他媒體已為

            其建立品牌形象,廣播就能不費力氣地

            幫廠商建立更深的印象,但必須長期耕

            耘。(洪瓊娟)

  • ﹙1﹚對原已深植人心的廣告,廣播可利用其特

           性,可多發幾次或利用音效借力使力,使

           聽眾在做夢時都還會記起廣告聲音,達到

           宣傳效果。

      ﹙2﹚即便是廣播廣告,也應多開發自然音及人

           造的音響、聲音等,把握廣播的特性。雖

           然廣播無畫面,但可藉由聲音創造畫面。

      ﹙3﹚可在舉辦校園新聲獎時設置音效獎項,讓

           學生多發揮創意,了解廣播音效之趣味,

           優秀作品也可放在本公司APP中。(莊克

           仁)

 ﹙三﹚﹙1﹚廣播能搭配其他媒體或短劇以整合溝通方

           式,讓聽眾對商品加深印象。

      ﹙2﹚年輕的聽眾群,可針對短劇或廣告的內容

           與其討論,用每天生活上媒體的見聞加深

           印象效果。 (賴祥蔚)

 ﹙四﹚﹙1﹚未來的廣播,後製將會很重要,勿粗製濫

           造,音樂音效將來在節目中運用會愈來愈

           廣。

      ﹙2﹚多利用廣播節目的想像性,如以前的講古

           節目能製作千軍萬馬之音效,此種幻想性

           是電視無法做到的,故廣播不需妄自菲

           薄,透過主持人的形容,讓聽眾腦海中呈

           現其畫面。

      ﹙3﹚替客戶創造一個聲音標誌,對客戶而言是

           項額外的服務,對我們而言是抓緊客戶提

           供廣告,一定有幫助。 (陳宏津)

       (五)﹙1﹚商業節目必須要大量的置入內容或幫客戶

                 製作高品質廣告,但大部份廠商都認為直

                 白方式之廣告效果較好。故必須訓練自己

                 的主持人做好商業節目。

            ﹙2﹚建議今後在做教育訓練時,能訓練自己的

                 主持人,做好商業性節目,並應帶有商業

                 氣息。(吳芳如)

    三、新媒體技術發展至今,為廣播帶來的衝擊與效益,

        未來應如何善加運用?

  ﹙一﹚﹙1﹚新媒體時代,廣播媒體一定要跨入新媒

            體,可將現有節目放到上面,針對新媒

            體的特性做廣播的提供,將現有產品重

            新包裝整合置入。

       ﹙2﹚數位匯流後並無廣播電視之區別,廣播可考慮和電視合作,聲音部分可獨立存在使用。未來如數位平台發展的好,廣播也可搭便車,開發服務對象。(賴祥蔚)

(二)﹙1﹚新媒體有其魅力及好處,應充分運用,甚至撥預算或有資源儘早進入,佔到好位置,才能有好發展。(洪瓊娟)

(三)﹙1﹚廣播有現場直播,除吸引聽友收聽外,及時新聞也為其他網路媒體引用擴散,且行銷與粉絲也就擺在網路,也創造電子商務的平台,以其品牌販售商品。

            ﹙2﹚在互動與儲存部分,可公開分享,還可做買賣,傳播力與儲存效果、利用廣播之及時話題,都是廣播在聲音與速度上可掌握的。

            ﹙3﹚初期可搭現有網路管道,以點選或特色的多寡增加獲利,另也可以求得共識,如集合「美聲」節目打開知名度,再由網站經營者協助經營,廣播只做生產角色,才能具優勢。(莊克仁)

(四﹚在數位匯流的時代下,廣播的本質是不變的,只是載具不同,雖將節目放上網路,但卻只增加收聽群眾,無法化為實際的收入,此為必須思考的問題。       (陳宏津)

﹙五﹚﹙1﹚不論利用那種新媒體的載具,節目才是王道,但每種載具收聽族群也都不一樣,如何設計最適合的節目,透過自有網路播出,都涉及人力、設備的支出,需挹注經費持續擴充。

         ﹙2﹚有關音樂收費問題,不論利用何種載具,都需面臨仲團收費問題,如要擴充新媒體之平台,盼政府能出面做些輔導,並建議文化部能針對業者所需之資訊人才給予補助。

   ﹙六﹚廣播已不再是廣播,新媒體的發展對正聲是新的機會,也是對客戶的加值服務,平時經營粉絲團,節目播出時可透過新載具﹙APP﹚傳送,播出後可透過臉書介紹相關資訊,甚至帶來商機。另影音部分對正聲是新的嘗試,也是必須走的路。﹙方翔﹚

 四、聽友意見與看法,請委員提供建言。

     ﹙一﹚聽友來信詢問某時段節目所播歌曲歌名,電台基於服務原則,除應予以答覆外,並應將其紀錄,以提供參閱予評鑑之用。﹙洪瓊娟﹚

     ﹙二﹚聽眾透過傳真或電郵提供節目意見,足見聽友對電台的重視,應予以整理並回應。﹙莊克仁﹚   

拾、會議結論:

      一、雖然未來還有很多新的法令與技術,但我們還是要繼續將廣播的特質發揚光大,發揮如虎添翼的效果,這需各位廣播專家與業者共同來努力。

      二、有關廣播置入性行銷與冠名贊助,應從其特質與媒體特性向相關單位做客觀性分析與溝通。同時業者應多了解法規,找出因應方式。並爭取更多露出機會,讓廣播無畫面輔助之方式獲得補強機會。

      三、廣播除要強調聲音的影響力外,如能創造畫面,可達到更好效果,形塑品牌的印象。商品廣告如能與其他媒體有整合性行銷想法,也能為廣播增加助力。

      四、新媒體有隨選功能,廣播能利用此平台,建構網路系統,將更吸引人的內容附掛在上面,讓聽眾能長時間或在需求時段隨時收聽。同時透過新媒體的助力,延伸廣播的廣度,讓儲存性與深度都可增強。

拾壹、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