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你我他】台灣的道路工程目標(EP03)

Written by on 2020-06-04

營建你我他 快樂平安行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特別來賓:陳艾懃副研究員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鋪面平坦儀驗證中心
台灣國家婦女館學者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博士

陳艾懃副研究員為在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目前為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鋪面平坦儀驗證中心副研究員,主要專長為路面工程與管理與交通安全,多年來執行市區道路、高速公路與省道公路的管理系統開發、設計與績效評估等課題之計畫50逾件,亦曾多次參與國內與國際機場之跑道設計與評估作業,並特別重視大型車輛(例如砂石車、貨櫃車或遊覽車等)的管理課題,以及道路環境中的交通安全。

性別領域之專才:
1、性別與科技、日常生活
2、性別與空間、工程、設計
性別平等政策綱領:環境、能源與科技
性別主流化:性別影響評估基礎概念/案例分析

介紹鋪面平坦儀驗證中心研究成果:
1.開發簡易型平坦儀,期可使未來第一線公路維護人員具有低成本之平坦度檢測設備,可快速篩選平坦度不佳路段;同步採用智慧型手機進行相同功能之系統與APP研發,所得成果獲營建署與高速公路局等道路主管機關肯定,已於國內市區道路與高速公路進行多次試驗確認成效。相關成果除已於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intenance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vements發表外,亦整理二篇論文投稿2017美國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95th Annual Meeting。

2.以台北市三環三縱自行車專用道為研究對象,採用本中心開發之簡易型平坦儀進行實測,所得成果經整理為二篇論文後投稿至「第十二屆鋪面工程材料再生及再利用暨2016世界華人鋪面專家聯合學術研討會」,已獲接受發表。

3.與測量組韓仁毓老師合作執行科技部產學合作計畫「道路鋪面車載測繪與分析系統研發」,業已完成並取得二項新型專利。

Q這幾年台灣的道路工程目標有沒有什麼改變?

早期的道路工程,因為本土化的研究和經驗比較不足,所以大量學習國外的做法,尤其是以美國的為主,形成以汽車為主流的道路設計方式。但我們非常清楚台灣的道路環境和美國非常不同,我們有很多機車、以住商混合為主的都市形態、居住密度也比美國高很多,所以這樣的設計產生很多使用上的問題,因此多年來台灣進行很多本土化研究,並對道路設計做出檢討與改進。
近幾年,尤其是民眾日常生活最為經常使用的市區道路,開始把「弱勢變主流」,在原本不考慮行人使用需求的道路上,改採「行人為主」的設計理念。例如原來道路的空間分配方式都是先考慮要讓多少車輛走,如果有剩餘再蓋人行道,於是我們常常看到沒有空間蓋人行道的道路,行人只好在車道上、車陣中穿梭。現在的想法是,有些道路就在住家周邊,為了讓民眾安全地走去買東西、走去公園、走去上學,必須先確保完善、連續的人行道,再將剩下的空間分配給車輛使用。
但因為道路建設無法一次全面翻新,所以現在仍存在許多不太理想的道路,需要去改善,民眾的需求與觀念也需要跟著一起升級。

Q前瞻基礎建設的市區道路「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有什麼重點呢?

對市區道路而言,道路不只是通行的空間,也是生活的空間,所以前瞻計畫中完整考慮道路的連結功能、景觀、街道家具、管線的整合、生態、道路養護整建等等。因為前瞻基礎建設是以30年後的生活環境為目標,所以整體道路環境的改善是規劃的主要方向。

這也是一種「超前佈署」的概念,30年後會是什麼樣的生活環境?現在最明確的就是邁入高齡化或是超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增加了,30年後很多的聽眾也成為老年人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道路呢?應該會期待有更舒適好走的道路,不管是行人還是駕駛。

資料來源:營建署提升道路品質計畫(106-109年)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