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無形文化資產講堂~偶戲工藝與表演藝術再現風華

Written by on 2019-04-24

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正聲台中台承辦的2019無形文化資產講堂,4月份座上午場次,邀請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邱一峰老師就「偶戲工藝展風華」的主題跟大家介紹偶戲文化的精彩內涵。邱老師的粉絲們來自四面八方各種年齡層都有,有的媽媽一大早就來報到,有的年輕學生全程專注聆聽,邱老師的幽默風趣,讓講座變得好玩好有趣!

除了從偶戲表演及文物發展特色的面向,帶領學員認識偶戲的文化及在常民生活中影響外,邱老師也就台灣偶戲的表演藝術這個主軸一一為學員解說。今天的講座中,首先由「偶」的起源說起,大致分為殉葬制度、宗教祭祀、娛樂表演這三大項,而談到中國「偶戲」的發展,邱老師也為大家分析 1傀儡2傳說與歷史3宋代筆記的敘述等發展軌跡,另外中國「偶戲」的種類又以1懸絲傀儡2杖頭傀儡3掌中傀儡(布袋戲)4影戲5其他,作為分類。

最後提到台灣「偶戲」的分佈:像是傀儡戲就以:宜蘭、高雄、台南居多;而布袋戲則分布在台灣的北、中、南地區,而皮影戲就屬高雄為主要分布點,透過邱老師生動活潑的講述以及影片賞析後,加上學員們踴躍發言參與度極高,顯見這場偶戲講座已經發揮潛移默化的推廣意義了。

4月份講座下午場次,邀請陳冠霖、陳韋佑兩位年輕藝生主講「偶戲的表演藝術」,兩位年輕傳習藝生跟著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陳錫煌學藝,一位是戲曲學院的學生陳冠霖,一位是彰藝園第四代傳人陳韋佑,他們的好學與活力,為傳統布袋戲的傳承帶來希望。

在講座當中,兩位也現身示範生旦淨末丑各種角色,唯妙唯肖逗得學員哈哈大笑,今天他們以近距離的互動讓學員親自操偶,小朋友更是玩得不亦樂乎,這兩位藝生用年輕人的角度與眼光,詮釋布袋偶戲的現況與發展,也讓布袋戲的傳承注入新生命,從中展現偶戲傳統藝術的新思維。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