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你我他】台北市政府如何利用前瞻─提升高齡化社會通行環境
Written by weihung on 2019-07-25
問1: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請問台北市政府如何利用前瞻─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建構高齡化社會人行通行環境?(洪科)
在面臨現況社會環境老年化人口增長與社會福利需求增加因素下,需透過公共建設與友善環境規劃,重新定位社區空間服務機能,以健全基礎公共空間與無障礙設計,由活動中心、校園、公園、綠帶、兒童遊戲場、街角空間、騎樓至建物公共通行空間等,輔以友善、安全與無障礙的環境規劃,達到以環境規劃為主體的社會照顧,進而落實全民照護責任,同時提升都市社會服務機能與滿足空間品質需求。
問2:因應少子化社會的來臨,要如何利用前瞻─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建構少子化社會安全通學道路?(洪科)
通學步道主要是提供學生上、下學安全行走的步行道路。妥善規劃學生安全通學車道路線, 以學校周邊的人行道為主,並配合學校做整體的景觀設計。
重新調整道路附屬設施及停車空間,增加人行道使用寬度,確保行人與行車空間分離,提升人行環境及行走安全。並在自行車道上增加安全LOGO標誌及道路反光標誌的設置,不僅讓學生能夠很清除辨識車道設置系統,更讓學生與社區居民行車動線更加安全。
問3:在以人為本的概念下,台北市政府要如何強化友善的通行環境?(洪科)
強化人本友善通行環境,將以達到友善、尊嚴、順暢之人本道路通行目標。包括騎樓整平、公園體健及無障礙設施改善工程、人行道改善、公有建築物周邊環境無障礙檢討等,並且更進一步積極協調相關單位,將公共空間內阻礙通行的設施,例如電箱、電信箱等予以調整或遷移,提供市民更友善、更順暢之人本通行環境。
在未設置實體人行道之巷道設置標線型人行道,連接學校公園及捷運周邊等,以提升行人通行安全,降低行車速率,建構友善行人通行環境。
問4:政府部門除了透過硬體建設外,還有甚麼政策配套作為來維持建設環境永續?(王科、洪科)
「永續臺北生態城」的願景為兼顧環境資源循環共生、社會安全進步共享、經濟科技智慧成長,在共同願景的引導下,除透過硬體建設,政府部門政策執行、政令宣導亦格外重要,如本府工務局推動海綿城市、環保局推動溫室氣體管制執行計畫、產發局推動循環城市、衛生局推動健康城市、都發局推動臺北願景計畫等,藉由跨部門合作及積極與國家、國際接軌,以不斷的進步成長,進而實現永續臺北生態城的願景。
問5:在違法佔用人行道、騎樓部分,台北市政府有甚麼想法或特別案例可有效改善方法可以進行分享的?(洪科)
為維護良好通行環境,針對占用道路之移動式障礙物,如住戶商家之花盆、破桌椅、拒馬等;或洗車、修車業者占用道路修配及洗滌車輛行為。民眾可經由110報案電話或書面方式,提供確實地點、占用時間及事實(占用),向本府警察局檢舉,警察局將派員前往查處。
另本府交通局推動「鄰里交通環境改善執行計畫」,檢討鄰里道路停車空間、規劃綠色標線型人行道,提升鄰里道路行人通行品質及用路人通行安全。工務局新工處配合綠色標線型人行道之規劃設置,檢討更新側溝蓋板,如遇於側溝蓋板上方違法佔用或設置斜坡道等情形,則依本府障礙物分工權責【註】由權責單位檢討排除,共同提升鄰里道路通行品質。
【註】:
1. 移動式障礙物由警察局處理。
2. 建築物延伸之固定式障礙物
(1) 由建管處處理之類型如:平台(上方有圍籬、壁體、欄杆)、階梯(高度逾60公分)、鐵皮圍籬及違建房屋等。
(2) 由工程主管機關處理之類型如:平台(上方無圍籬、壁體、欄杆)、階梯(高度低於60公分)、車庫斜坡道及水泥斜坡道等。
問6:在推動以人為本的前瞻─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台北市政府最重要考量的部分是什麼?有甚麼特別案例可以分享的?(洪科)
提升道路品質計畫之推動與沿線住民的意見息息相關,需擬定完善之住民參與機制可加速推動政策之落實。
民眾參與公共性策略強調公共空間自主權歸還給真正的使用者,可藉由地區說明會及民意調查等方式達此目的,不侷限於設計階段,應更廣泛地擴展至爾後之施工、使用等階段,以期一連串民眾參與的過程,塑造能具有共識、自明性及歸屬感的地區性共用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