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樂活街道自在同行」人本改善工程,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有否更貼近民眾生活的部份?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03-31

特別來賓: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蔡逸懷副處長
1、這些人本改造工作,最主要的目標就是「為民眾打造友善及符合民眾需求」的人行環境,除了上述說明的工程專業項目,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有否更貼近民眾生活的部份?計畫中有納入民眾的各項活動及使用需要嗎?
答:道路改善工程與民眾的使用息息相關,所有人本改善工程除了整合沿線各個店家營業出入需求外,另外會將所在生活圈的特性納入考量;國土署設計審議中檢列數個檢核指標,例如沿線遇及「廣場」、「廟埕」、「公園」等指標,均併入人行環境改善主體工程考慮,將在地民眾的生活特性,如休憩、散步等需要納入設計檢討。
2. 如何將「人本交通」政策具體融入市民生活新北市已是名符其實國際大城
答:為了保障行人的用路安全,以及體恤高齡長者在城市間移動的需求,新北市配合內政部國土署的「人行環境改善計畫」,積極執行「以人為本」的道路優化工程,當中包含通學廊道的建立、既有人行道的拓寬及改善、陸橋拆除、地下道封閉等,而以往民眾隨意將自家花盆、物品、機車或甚至商品放置於人行道造成阻礙的情況,也在市府大力宣導過後有了顯著的改善。
「妥善思考不同用路人的需求,並逐步落實建設,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表示,在這座全台人口最多的大城中生活,本就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倘若連走在路上都得戰戰競競,想必一整天心情都不會太好。為了讓每個人走在新北市街頭都能感到安心,養護工程處在近年大刀闊斧完成了54座人行陸橋的拆除,以及67間各級學校的通學廊道建設,同時更積極推動「人行環境通盤檢討」計畫,預計2025年底完成全市660公里人行道的長度、寬度、鋪面破損程度及影響淨寬之固定設施物等現況的查詢,藉以締造安全宜居的人本環境。
作為全台最大城,新北市每天幾乎都有近800萬的交通旅次在發生,無論是三鐵、各式道路、人行道等,全都呈現忙碌的景象。在所有形式的用路人之中,步行者算是最為弱勢也最需要安全保障的族群,基於「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行人」的原則,新北市積極配合國土署「以人為本」的交通改善政策,讓高齡的長者乃至於幼齡的學童都能安心行走、安全到家。
除了基礎建設之外,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還針對道路品質、車道配置、公共設施及無障礙環境等多個面向持續進行改善,並引入通用設計理念,讓道路更通暢、行人更安全。養護工程處表示,過往的道路安全交通問題大多都是以「車輛」為考量核心,但如今隨著人本交通觀念的推廣,「人性關懷」獲得更多的關注與落實,即使是高齡的長者、懷孕的婦女、行動不便的弱勢族群,或是上下課走路或騎自行車的學生們,都可以安心行走,新北市也因此更具國際大城的風範。
從人行環境改善計畫,到市容相關的各項專案,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全都秉持「在地生活化、人性化、綠化設計、環境永續」等四大核心,積極落實人本交通相關政策,除了多項改善工程陸續完成之外,也藉著多元化的管道積極與市民溝通,在全市上下從老到幼的理解及配合之下,共同造就了新北的交通新樣貌,不僅更加安全、更加便捷,同時也更有溫度。
舉例:
1.三重區正義北路人行道改善前,行人通行得「拐彎抹角」。
改善後,電箱不再阻擋通行。
2.板橋區三民路人行道改善前,斜坡道與機車占據了人行空間。
改善後,打造無障礙的人行空間,並改善機車占用人行道問題。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