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My Way 樂活街道-國立臺北護理大學推動「人本街道」(二)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02-17

特別來賓: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吳淑芳校長(教授)
「人本街道校園推展聯盟」為使各專業學生在課堂中就能學習到人本街道核心精神與設計理念,本聯盟後續預計開設以「人本街道」為主題的多元通識課程,推動跨領域的人本街道安全教育,並培育兼具學術與實務專業知識的「人本街道設計師」,一起實踐臺灣人本安全環境建置工作。
本聯盟會與縣市政府合作,讓人本街道設計師及學生可以深入社區,發掘在地交通規劃問題,並讓各專業知識能夠相互合作,為道路安全改善提供實質建議及具體優化行動,從生活中實踐理論,完善「人、車及大眾運輸」友善安全通行空間、環境,及落實提升民眾公共安全意識之目標。
在「人本街道」的實踐過程中,學校遇到了哪些挑戰?如何克服這些挑戰?
從過去圍牆限縮的狹窄環境與汽機車停車等亂象,當地民眾很習慣直接將機車停在人行道上,要如何扭轉民眾觀念是一大考驗。為能使後續計畫能順利進行,在前置設計規劃即先積極收集民眾意見,北護大積極與地方政府合作並深入地方,了解里長及民眾想法,舉辦多場座談會以公民參與方式,廣聽居民的需求與建議,讓設計更符合在地需求;最後的施工成果,也如預期的獲得師生和民眾一致讚許。
在推動人本街道的第二項創新挑戰就是,原本在人行道上有幾株受保護樹木及相關機電設備,為了達到人本街道目標,期間和三個政府單位協調遷移或移植等相關事宜,包括與新工處協調緊急發電機、與公燈處研商路燈及配電盤、以及和警察局協調監視設備的處置等等,歷經會勘、確認方案、編列預算等過程,為了完成遷移的相關溝通協調流程共耗時一年八個月,才讓人本街道與新大樓興建工程能順利進行,得以創造出都市景觀美學。
近年北護大在推動教學研究、產業連結、國際合作、永續發展等均有亮眼表現,積極提升教學研究軟、硬體,不斷創新蛻變,展現大學社會責任。
吳淑芳校長提及,校園入口處的鳳凰白石是楊英風大師作品,鳳凰是鳥中之王,有保護群鳥的重責大任,如同北護大肩負著成為「亞太地區護理健康照護標竿大學」的願景,對社會有著重要承諾和責任。
【ESG共好圈】護理校系怎麼推USR?白衣天使聚焦「綠色照護」,就是未來大趨勢!提到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護理學校對於社會責任的貢獻族繁不及備載,但「環境保護」方面,365天24小時不能斷電斷水的護理院所,該如何維護環境永續,達到節能減碳目標?
2050淨零排放已是全球趨勢,臺北市政府發起「台北淨零101」計畫,期望聯手產官學研各界打造創新的公私立協力淨零平台,共同推動14大類場域綠色轉型,透過8大減碳方案,在三年內實現101個示範項目的決心。其中,北護大與北市大等五所大學響應北市府淨零政策,六所聯盟大學攜手共同響應Taipei+行動,期盼透過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建立永續人才培育機制,以及建設淨零智慧校園,帶動社區周邊生活型態轉型等,從而實現從校園、社區再到全市範圍的減碳行動。
「一切不嫌晚,但一定要做!」有鑑於淨零、永續不僅是全球趨勢及共識,大學更要帶頭力行永續;尤其吳淑芳校長表示,北護大教學特色鮮明、創校以來已執行許多支持社會服務,並具備清楚的校務發展目標及方向、逐年改善前進,推動永續勢在必行。為了讓北護大更能銜接,2023年在吳淑芳校長號召領導下,設置專責單位「永續發展與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制定八大永續發展面向與策略、並啟動永續報告書編撰作業,開啟北護大永續元年。
吳淑芳校長說明北護大為保護生態環境,建築基地老樹移植保護樹木,建置屋頂型太陽光電設備,每年發電量約 60 萬度,持續躉售台電,並將回饋金用於其他節能減碳項目,校園綠覆率達 103 %。吳校長特別感謝前任校長謝楠楨帶領團隊甄選優質營建管理、設計監造單位,興建教學研究綜合大樓(學思樓)及第三學生宿舍大樓(爾雅樓),自108年榮獲「臺北市建築工程圍籬美化獎」美化組及綠化組雙料特優,以永續的英文單字(sustainability)結合北護大校園動植物圖騰,展現豐富生態廊道與永續校園的概念,接續榮獲行政院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勞動部金安獎後,於111年10月17日又榮獲內政部「第3屆優良智慧建築作品-優良智慧建築貢獻奬」,啟用後大幅提昇教學、研究及學生住宿品質;整合智慧化系統達到省電及落實SDGs永續發展目標。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