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My Way 樂活街道-國立臺北護理大學推動「人本街道」(一)

Written by on 2025-02-17

特別來賓: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吳淑芳校長(教授)

推動人本規劃師培育計畫成果

國立臺北護理大學推動人本街道與「人本街道校園推展聯盟」與德國柏林工業大學跨國合作,國土管理署舉辦「人本街道校園推展聯盟」(以下簡稱本聯盟)MOU簽署。

國土署署長吳欣修攜手國內中央警察大學、臺北藝術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屏東大學、臺北商業大學、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大同大學、輔仁大學、東華大學、國立體育大學、中原大學、義守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共14所學校;以及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共同完成簽署儀式,截至目前為止,本聯盟已累積22所學校共同參與。

建立一個安全、安心的道路環境涉及多領域的專業知識,包括空間規劃、工程技術、交通規則、正確用路及駕駛習慣、道路安全等,因此與大專院校成立聯盟,展開跨域合作及國際交流是項重要任務。除繼續拓展北、中、南大專院各校積極參與外,本聯盟更邀請到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共同加入,未來將借鏡國際經驗,透過研討會、專案研究、學術交換與試辦計畫等方式,以增加臺灣人本安全環境推動量能。

在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吳淑芳校長帶領之下,推動「NTUNHS Education Plus北護大教育創新與加值」的治校理念,吳校長表示,將以學生為中心加值教與學、完備校務行政管理機制、再造活絡校區、建立全球夥伴關係等四大面向,積極發展校務,使北護大發光發熱。

北護大面對強勢競爭,找出自己的長處,往上追求卓越,同時不忘鞏固北護大核心價值與特有文化;從我們擅長的事出發,引導學生走向國際、禮遇大師走入校園。

要積極擦亮北護大專業品牌,放眼世界,讓國際看見臺灣優質的護理及健康照護專業,期使北護大成為「亞太地區」護理健康照護領域的最優質大學。

請分享一下北護大推動「人本街道」的初衷和背景?

早期校園周邊街道狹窄停滿機車,無法安心行走於人行道上,需躲避各種設施障礙物並隨時注意機車,這對於師生和其他行人的安全與便利性構成了很大的挑戰。初步構想起於興建本校學思樓及爾雅樓工程,藉由拆除圍牆及校地內縮,使人行步道空間更為寬敞,可以放心自在行走,凸顯本校重視「行的友善」,也和人本街道的推動概念不謀而合。

在都市景觀上,本校於人行道旁設置藝術作品,以『護生園丁』主題的理念,設置「守癒」、「雲山水」、「曼達拉園丁」等三件藝術品,其中「守癒」這個作品設置在緊鄰石牌路人行道的爾雅樓牆面上,採用海芋的形象是全國最大的護理之花,走在人行道旁十分醒目,時常吸引路過的民眾駐足拍照打卡,這些公共藝術豐富了人行道周邊的景觀氛圍,進而呼應本校「樂、育、親、仁」教育理念,營造提供具人文亮點且友善的人行步道,亦增加教職員生及社區民眾幸福感,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人本街道的推動,使得校園周邊的街道不僅是通行的場所,更是一個具有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的公共空間,展現出學校對於社會、環境與人類關懷的深切承諾。

此外,本校近年很重視校園永續發展,112 年成立了永續發展及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盤點出許多重要議題來接軌永續發展趨勢並進行校務推動,而人本街道的理念支持了多項 SDG 目標,特別是目標 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透過推動更具人本關懷的街道設計,改善公共空間的可及性與可持續性,實現更健康、更平等和更有凝聚力的社會。

目前學校共兩大校區,校本部為教學、行政基地,而城區部是北護大的「起家厝」,將發展成為推廣教育及健康照護產業與國際連結的HUB。未來將持續鞏固學校特色、擦亮北護大品牌。

北護大於民國36年創校,以「培育優質健康照護與管理專業人才」為教育目標,建校至今逾74年為臺灣栽培出許多優秀、亮眼的護理及健康照護專業人士,扮演著護理健康技職教育先驅及示範者角色,為我國醫護領域中的典範大學。近年來更榮獲QS STARS整體校務五星等(滿級)和ARWU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醫學-護理學科全球百大等國際知名高等教育評鑑肯定!

為持續鞏固學校特色、擦亮北護大品牌之願景,吳淑芳校長提出「NTUNHS Education Plus 北護大教育創新與加值」的治校核心主軸,規劃四大發展面向。

首先,以學生為中心,加值教與學,未來將強化國際學習,積極營造「無邊界學園」和推動「千人海外實習」計畫,同時將推動跨域學習、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等,培育企業最愛的未來型人才。

在校務行政面向,將完備管理機制,不斷優化學校的軟硬體設施,未來將設立Co-moving共進辦公室,為全校師生爭取更豐沛的學術資源,其中北護大配合教育部雙語國家政策2024及2030達全英語授課20-50%,以「普及提升」與「重點培育」為策略主軸積極提報雙語化計畫,落實雙語國家願景。而在優化行政上將藉由工作分析重新檢討不同職務的業務項目、薪資結構,公務人員和約用人員升遷制度,建構效率化制度。

在校園環境面向,將再造活絡校區,如持續修繕老舊校區,像是內江校區修復古蹟原貌、校舍空間活化等,維護北護大之根「起家厝」,永存本校創校精神;以及擬訂募款專案,支持經濟與文化不利的學生,使他們能 安心就學。

第四面向即是強化外部連結,建立全球夥伴關係,如推動「知識轉移」鼓勵社會實踐,以論壇、研討等方式與社區、產業、國際學研機構合作,促進學術能量雙向流動。並強調該校的大學社會責任(USR)下一階段更加銜接聯合國SDGs17項永續發展目標,實踐永續校園。冀望在既有基礎上,努力讓校務再締新猷、讓大學永續經營。

面對未來長遠的發展,吳淑芳校長更以三項理念要與主管共勉,一、行政公平公正公開,平等尊重,團結合作,多溝通,具彈性,以學校整體效益為最大考量、唯有建立機制才是永續之道;二、以第三思維,站在上一層高度作決策:用時間和高度去做決策,能看得越遠越好;三、因應時勢變化不斷與時俱進,創造藍海:強調北護需有自己品牌特色,才能勝出」等。

吳淑芳校長表示,相信北護大若善用先機因勢利導,與時代潮流及世界同步,將可讓NTUNHS展現「Navigation領航、Transcontinental國際、Undertaking使命、Novelty新穎、Humanity人本、Sustainable永續」新意義,擦亮北護大這塊悠久精緻金字招牌,迎向卓越,以學校本質特色,於在地、於國家、於國際間發揮影響力在世界發光發熱。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