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樂活街道自在同行」談文國小人本交通及校園教育宣導-苗栗縣人本交通學習網(一)

Written by on 2024-12-24

特別來賓:苗栗縣政府談文國小曾瑞雲校長

人本交通的發展概念,有別於以往強調車流順暢「以車為本」的道路規劃,人本交通活動精神,所謂「人本交通」即為「交通系統之規劃管理,以人為本位,營造安全、友善、可靠、舒適、健康的永續交通環境」,其目標為建立人性化、親和力、可靠性、舒適性及健康性之交通環境,我國目前以機動車輛為主的交通規劃及建設方向,實有必要轉變成以人為本的交通系統管理(TSM)理念,未來在建設道路等,皆應以「人本為取向」,因此國土管理署積極推動「市區道路人本環境建設計畫」,建立以人為本之優質生活環境,擴增人行活動空間、改善無障礙環境及連結建構市區自行車道,並形塑保有當地生態景觀、地區文化特色之生態都市。

請問曾校長當初聽到人本交通及校園教育宣導時,原本就有了解人本交通大致上在宣導哪些內容嗎?

從小我們都常聽到這句話「交通安全、人人有責」,也在許多道路牆面上會看到這一句話「安全是回家唯一的道路」。擔任教育工作以來,每年也都在推動交通安全教育。然而對於人本交通這種「以人為本」的發展概念方面卻仍然還不熟悉。以我個人而言,過去僅發現了許多校園周邊有規劃通學步道,也看到過馬路上的人行道寬度拓寬以及Z字型穿越道和街道家具等。雖然曾發現幾個友善交通環境的建置,但是對於推行人本交通的概念仍然是沒有那麼全面了解的。

為什麼校長願意讓我們進入校園向學校師生宣導人本交通呢?

記得以前剛教書的時候,我們學校校長嘴巴裡常說的一句話是:「學生可以三天不讀書,但是不可以一天不安全」可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交通安全教育與其他安全教育不同之處,就在於交通是每個人每天一踏出家門就會面臨的情境。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態度、以及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這次聽到有機會透過人本教育宣講團到我們學校宣導感到非常高興,希望藉由這次宣講團到校服務宣講的機會能夠提升師生們更了解人本交通的精神與核心理念,增進交通安全知能。

對於宣導的課程內容或方式,曾校長有沒有哪個部分印象深刻或有需要加強的部分?

記得那一天宣講團來到視聽教室後,主持人運用清晰的語調、流暢的口條帶領小朋友們認識人本交通的概念,同時也介紹了許多人本交通設施的設立用途及功用。其中最有印象的是有兩位相聲表演的老師以卡通「鬼滅之刃」的動漫梗改編成有趣的相聲橋段,讓小朋友們在哈哈大笑的過程中學會尊重他人用路權的觀念,而且整場宣導透過豐富的簡報宣講、穿插輕鬆幽默的相聲表演以及有獎徵答等方式進行,讓小朋友們也都更了解到人本交通的核心理念,也期待未來整體交通環境更加友善,和大人們一起創造和維護安全的用路環境。

Yoyo 報馬仔

造橋鋪路十年道,樂活生活幸福到!

一起來回顧這十年市區道路建設的成果吧:造橋鋪路十年道,樂活生活幸福到!

道路,可以說是人類非常重要的發明,透過道路連結兩地,讓人類的文明得以擴散、資源得以互通、甚至人們的情感也可以交流,道路的作用真的非常之大! 而我們政府單位中,也有一個單位是負責全國市區道路建設的推展,她就是-內政部營建署的道路組!今天要帶大家來看看,近十年以來,道路組推行了哪些重要的建設計畫喔!

造橋鋪路十年道,樂活生活幸福到內容包含:

道路可以說是人類非常重要的發明,透過道路連結兩地,讓人類的文明得以擴散、資源得以互通、甚至人們的情感也可以交流,道路的作用真的非常之大!而我們政府單位中,也有一個單位是負責全國市區道路建設的推展,她就是-內政部營建署的道路組!

回顧這十年以來,重要的計畫成果包含有以下幾項。
疏通台北市與新北市兩大都會區嚴重交通問題的快速道路,我們簡稱新北環快。
再來是生活圈道路計畫,目的是銜接快速公路系統,建構能深入都會區的次末端交通網絡。完成了主要道路系統後,接著是人本環境計畫,致力於持續建構合乎人本、生態及美職的街道生活環境。之後,透過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計畫:持續進行道路考評,以維繫歷年各計畫的成果。

從2017年起,為了加強區域均衡的城鄉建設,及因應人口老化與社會福利需求增加問題,更推動了提升道路品質計畫!

新北環快:與台北市區一水之隔的新北市側,包括蘆洲、三重、新莊、板橋、中和、永和及新店等七個區域,更因都市化的影響,造成市區交通極度擁擠。

新北環快全21.8公里,完工後有效連結新北市、台北市交通問題最嚴重的兩側,讓尖峰時間道路服務水準,自F級提昇到D級,從最北側的三重,到最南端的新店,之間的車程甚至可以縮短二十分鐘,有效解決市中心交通的瓶頸。

生活圈道路計畫,這是一個高快速公路系統,延伸至都會區,及縣市中心的,次末端交通網絡計畫;核心精神是希望,透過交通建設,完成下列兩項目標:讓各中心都市至鄰近都會區中心之旅行時間約為一小時,生活圈內各鄉鎮至中心都市之旅行時間約為半小時以內!

生活圈計畫遍布全省各地,成果相對也非常豐碩,透過道路改善與增建,就時間與產值兩方面效益來看:生活圈計節省了民眾46萬小時的行車時間,在產值貢獻上,增加了1,355億元的產值!

以往我們都認為道路的主體,以便利車輛行駛為主,然而在人本道路意識抬頭下,包含行人環境、道路景觀與生活場所等三個元素,越來越被重視。人本環境計畫的目標,就是致力於持續建構合乎人本、生態及美質的街道生活環境!

這十年以來,執行績效顯著,包括:改造後的人行道總長度,可以繞台北市66.57圈。

改造後的綠地面積新增相當於2個大安森林公園。

改造後的自行車總長度可以繞台灣0.57圈。 落實建立以人為本的公共通行權。

我們透過「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計畫」來檢核道路現況,以平整、舒適、無礙為標準,持續進行道路改善!

人行道常常被像是:車輛、電箱、電線桿等各式各樣的障礙物占用,甚至地面破損難以行走;而其中在所有的人行道中,真正適合人行走的面積,我們稱為人行道適宜性。 從民國100年實施道路考評至今,人行道適宜性從12%提升到接近百分之60%真的大大提升人行用路空間!

在看完了過去的市區道路建設後,我們不禁想問,未來的市區道路建設又該往哪裡走呢?在臺灣未來面對:高齡少子社會、高齡者活動空間需求增加,以及身心障礙者步行環境重要性等等問題,都將影響我們交通建設的方向!

在看完了過去的市區道路建設後,我們不禁想問,未來的市區道路建設又該往哪裡走呢?在臺灣未來面對:高齡少子社會、高齡者活動空間需求增加,以及身心障礙者步行環境重要性等等問題,都將影響我們交通建設的方向!

在提升道路品質計畫中,我們不單單著重硬體建設,在軟體建設上也同樣重視!真的可以說是軟硬兼施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建設吧!

在硬體建設方面,包含有:既有道路養護整建、綠色生態路網建置-綠色廊道建置、綠色運輸系統、辦理共同管(線)溝整合與建置、設立街道幸福設施、型塑城鄉人文地景街道、社區照顧環境建置、城市街道市容管理及改善、都市無障礙系統建置等九個項目!另外透過校園活動與宣導,讓善的種子從校園時期就可以萌芽。再來透過影片與微電影故事,將計畫美的那一面,傳達給社會大眾!

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我們都致力打造舒適、安全與無障礙的空間,也希望大家持續支持與鼓勵,一起做好:人本交通路。無礙慢步行。行騎健康樂永續~好生活!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