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樂活街道自在同行」人本交通及校園教育宣導-新北市政府 (一)

Written by on 2024-08-05

特別來賓: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何文吉總工程司

人本交通的發展概念,有別於以往強調車流順暢「以車為本」的道路規劃,隨著社會進步,尊重弱勢、保護行人、讓人與車皆能公平合理使用道路的觀念之下,營造安全、友善、可靠、舒適、健康的永續交通環境,「人本交通」便是城市道路規劃管理之主要原則,藉由推廣活動讓受眾能夠更珍惜目前的人本交通所帶來的成果,並向下扎根進入校園宣導,從青年學子到銀髮樂齡族群了解人本交通之重要性,共創人本友善安全的居住環境生活。特別邀請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何文吉總工程司,請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何總工程司來跟我們介紹分享我們新北市政府推動人本交通的施政成果及宣導重點。

針對人本交通及校園教育宣導計畫,請問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何文吉總工程司當初是如何發想宣導內容及方式呢

人本交通的概念簡單說就是「人性化」,要打造「以人為本」的通行環境,不再是「以車為尊」,我們在發想宣導內容時首先要考慮什麼樣的行銷方式可以接觸到民眾,因為現在民眾透過網路、社群媒體接收訊息的比例很高,所以我們主要透過新北市工務局粉絲專頁來宣導影片或活動。另外也會依照宣導內容的屬性,例如比較文字化的內容,我們就會透過網路媒體宣導,同時也製作動畫影片,或結合網紅拍攝活潑影片、希望藉由不同管道接觸到不同年齡層。

我們還舉辦攝影比賽,讓民眾藉由實際參與,更了解什麼是人本交通,希望透過這些宣導,未來我們推動人本交通改善工程時,可以把反對的聲音降到最低、化阻力為助力。

在推動人本交通及校園教育宣導期間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何文吉總工程司有沒有遇到什麼執行上的困難?

因為我們希望人本教育理念能在小朋友心中萌芽,所以本次校園教育對象為國小低年級學童,但是過於呆版的宣導又吸引不了小朋友的注意,所以這部分我們一開始確實有一點困擾。我們在製作動畫影片時一直思考,什麼內容能吸引小朋友又達到人本交通教育的目的,最後我們以小兔子的上學之路來比擬學童的通學廊道,再以貓頭鷹、大熊、母雞這些動物代表不同機關、以及改變過程中可能有的衝突,以卡通方式帶入,讓小朋友更容易了解我們實際在改善通學廊道中遇到的困難。另外,像在影片部分,工程本身涉及到的一些專業內容,我們在規劃影片時也常常要思考怎麼以口語化方式讓民眾了解。

新北養工處總工程司何文吉分享新北市的減法工程案例:

我們可以改造「行人地獄」嗎?分享地方政府的難題與因應之道。

過去四年,新北市一直推動「減法工程」——我們廢除了使用率很低的陸橋、地下道等,並加強高需求度的行人環境,將車本的交通政策轉為人本交通。

從減法工程到通學廊道:

以使用率低的人行陸橋為例,它其實佔據了人行道空間、阻礙行車視線,且對身心障礙者並不友善。一但決定拆除陸橋,養工處會邀請相關單位會勘評估,並辦理21到30天的試封閉,再請民眾提供意見,最終才會拆除。

從2019年到2021年,新北共拆除了36座陸橋,今年也預計再拆除五座陸橋。且陸橋拆除後,街道行人空間更寬闊、天際線與視野更好。

城市規劃-道路規劃-城市交通-人本交通-行人-人行道-人行道改造-通學廊道-新北市-養護工程處-何文吉-道路改善-減法工程-公部門-人行陸橋近年,新北養工處陸續拆除閒置的人行陸橋,恢復城市的人本交通空間。圖片來源:新北養工處提供

城市中,使用率低的人行地下道也容易成為治安死角;且它同樣有佔據行人空間、對輪椅族不友善、維護不易、阻礙行車視線等問題。因此,我們也會啟動地下道封閉測試,再逐步確認、廢除。

從2019年到2021年,新北市一共除去四座地人行地下道,今年預計再廢除三座。

不只拆掉不必要的道路設施,在人行道上最大的阻礙還有變電箱。2020年起,我們啟動變電箱遷移專案,每月由交通局、養工處、區公所與台電召開檢討會議,三年內完成532件。

這些變電箱可能整併、減量,也可能移至中央分隔島、公園等空地,甚至變成公共藝術的一角;若無遷移空間,至少讓電箱轉向90度,擴增行人空間。

我們也正在做民眾通報系統,讓民眾隨時通報不良的行人環境,再由養工處列管改善。

針對學童通學安全,我們從2019年開始,已改善55所國小與國中的通學廊道,今年預計完成70處通學廊道。

原先,不少校園附近的人行道非常狹窄難行。我們改善了道路鋪面,讓總改善長度超過28公里,改善面積則達到6萬7,240平方公尺。不只鋪面,養工處也讓132支電桿地下化、遷移131個變電箱、129個路口的纜線地下化,讓新北的街區更通透、減少死角,學童通學也安全!新北四年改54處通學廊道,學童不再冒險走快車道。

儘管新北非常努力地改善城市人本空間,但我們遇上非常多困難,以下列舉幾項困難點:

1.城市規劃-道路規劃-城市交通-人本交通-行人-人行道-人行道改造-通學廊道-新北市-養護工程處-何文吉-道路改善-減法工程-公部門公部門推動人本交通時,也不時遇上民眾反對,需要多次溝通協調。圖片來源:新北養工處提供

2.設計理念遭里長和居民反對:過去車道寬約5.5公尺,為拓寬人行道,車道寬度須縮為3.3或3.4公尺;居民或里長擔心車道縮減、行車速度變慢,需要多次溝通。若要綠化人行道,住家會擔心鳥飛到樹上、排泄物影響環境,或落葉過多。若想建置停車格,店家也常不願意,他們認為車停在門口,民眾不方便進出購物。

3.地下管障阻礙:雖然新北有道路挖掘管理系統,也會與管線單位會談、跟著圖資施工,但地下管線錯綜複雜,實際走向其實不一定吻合資料。此外,天然氣管、自來水管的埋設深度約20多公分;但挖掘道路時要下挖約50公分,才能埋設PVC管來放置地下化的天際線,容易挖到瓦斯漏氣、自來水破管。

4.電桿地下化發生電箱爭議:電桿地下化後,必須設置變電箱。但民眾常反應,變電箱會影響風水;還有阿嬤告訴我,變電箱讓她一出門就頭昏,可是我們已無法遷移,最後讓她選擇變電箱彩繪圖案。所以,做工程需要溝通許多事,現在也盡量把變電箱放入設施帶、島頭、校園或公園,減少紛爭。

5.不可預知因素導致工程延宕:我們曾為了一個機車停車格會勘了八次——因為一樓開早餐店的住戶不要、二樓住戶要,雙方都找來議員協調,會勘了八次才決定。

6.施工時阻礙店家或住家通行:人行道施工時,為減少對店家、住家的通行阻礙,會放置鐵板或木板,也增加人員引導,避免引發鄰近居民的反彈。同時,養工處施工時會讓工班盡量接軌;例如,泥土打底後,鋪磚工班就要跟上,把工程做得更快更好。

從這五種難題來看,想推廣人行道,非常需要民眾與公部門合作。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