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111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樂活街道自在同行」人本規劃師制度(3)-楊家正(世曦)委員

Written by on 2024-03-12

特別來賓:楊家正(世曦)委員

完善市區道路職能與既有空間合理分配推動市區道路空間建置及人行環境改善等政策,其對象為有分別為縣市政府或專業人士及社會大眾,其一是土木、建築、景觀、都市、交通等縣市政府代表或專業人才等培訓成為種子教師,藉由人本規劃師制度的建立及推廣,使更多人共同參與,解決道路使用的問題。

1.國土署於本專案推動的寬宏與創意,讓計畫團隊採以工作坊形式操作

2.種子教師與人本規劃師定位探討

3.參與專業多元(觀點思考光譜的完整性與激盪)

4.培育計畫涉及多元專業及授課模式,課程架構與內容挑戰性高

5.工作坊的企圖與實踐活力

⚫ 國土署於本專案推動的寬宏與創意,讓計畫團隊採以工作坊形式操作,改變 一般公共工程專業會議的生硬討論模式,分階段參與者(公部門、專家、學者、民間團體或個人)雖然有其主觀價值,但透過沒有階級性的溝通,去中心化卻有層次性的課題剝解與討論,沒有標準答案的水平思考腦力激盪。

⚫ 課綱與課題討論,參與者直覺答案或觀點可能具本位性或缺乏嚴謹性,但因 經驗與價值多樣性,讓思考面向與觀點光譜的更具完整性。擔任工作坊分組桌長需於有限時間掌握參與者具共識性方向。

⚫ 種子教師與人本規劃師定位務實性與可操作性探討。在一次工作坊,民間運 動者說種子教師的定位與責任應該像是道路公共工程的醫師,這比喻很令我驚嘆省思。

⚫ 基於參與專業多元,專業語彙差異與跨專業課題思考邏輯不同,導入掌握更寬廣的觀點視野與技術整合細節,也讓所有參與者體認人本規劃師培育計畫 這個理想種子發芽、生根到成樹成林,需要更多樣的技術經驗養分。

⚫ 培育計畫涉及多元專業及授課模式,課程架構與內容挑戰性高。培育課程架 構包括一般通識、專業人士課程、種子教師課程及決策者推廣計畫,相較一 般技術規範研訂或技術規範授課更具挑戰性。

⚫ 工作坊的企圖與實踐能量,重視可操作性、可執行性、具回饋性、有策略性 可長期永續發展的培育計畫。

能改善台灣步行環境,在台灣的道路設計思維,是「以車為本」的:道路越寬越好、能劃越多車道越好、能安插越多路邊停車格越好,還要預留路側空間,以便汽車與機車可臨時停車。以上事項規劃完畢後,才輪到公車停靠區及人行道被納入考慮。既然公共運輸與行人的專屬空間,連「要不要設置」都是可有可無之事,其防護設施就更不用說了。

面對這樣的不正常現況,很多地方的公務員們,有志透過增設「行人專用空間」來改變,卻竟然遭致商家與居民的抗議,原因是「這樣會造成車輛使用者的不便」。看似毫無道理可言的抗辯,卻往往竟造成人行道增設計畫胎死腹中。

不想要人行道的商家與居民、懼於民間反對聲浪而取消增設人行道的公務員,卻有沒有想過:自己或自己的子女,有一天會為人父母,需推著嬰兒車走出家門,也有一天會變老,而需坐著輪椅到外活動?他們難道不擔心,屆時仍然沒有人行道的馬路,會使出門這件事變得千難萬難?

即使有些道路已經有人行道了,也不一定就夠寬敞,更別說人行道上還可能有各種障礙物(機車、變電箱、商家與居民的私人物品等),常迫使行人為了繞過障礙,而必須冒著被車擦撞的危險,踏進路側空間。

即使人行道夠寬敞了,在有些交通事故中,我們仍可看到,由於駕駛人的各種行為失當而導致車輛高速衝上人行道。行人即使走在墊高且有路緣石保護的人行道上,仍可能受傷或喪命!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