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111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樂活街道自在同行」(一)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4-03-04
特別來賓:楊家正(世曦)委員
提升完善市區道路職能與既有空間合理分配,帶給用路人良好使用舒適度與安全性,本署多年來大力推動市區道路空間建置及人行環境改善等政策, 本年度起將建立培力機制,其對象為有分別為縣市政府或專業人士及社會大眾,其一是土木、建築、景觀、都市、交通等縣市政府代表或專業人才等培訓成為種子教師,藉由人本規劃師制度的建立及推廣,使更多人共同參與,解決道路使用的問題,亦須透過設計者及使用者共同凝聚共識後才得以促成。
今天邀請到道路專家楊家正(世曦) 委員,請楊委員來跟大家說明一下,當初受邀參與「推動人本規劃師培育計畫」,直觀的想法是什麼?這個計畫是有什麼地方吸引你的地方嗎?
1. 觀點想法:見證台灣空間最劇烈演變過程,思考大街的韻律的可能與城市文明生活美學的實踐。
每一條道路都有一個深刻流動的故事。
島嶼覺醒 島嶼與文明的距離有多遠。
道路的可能(運輸、生活、遊戲、美學) (快板、行板、慢 板、散版)
公共工程的轉型正義 吸引 動念
2. 吸引: 專業省思、路廊空間慢的學習、夥伴溫度
專業省思 視覺與環境體驗對話學習的弱化消失
學習挑戰 專業疏離
夥伴溫度前台北市交通局長鍾慧諭局長的毅力
非典型工程師的初衷
關於楊家正(世曦)委員
我是五年級前段班世代,見證台灣經濟發展的快速,也看見台灣空間最劇烈演變過程,1970 年中山高速公路興建,進入高快速公路系統建置成長期,啟動區域產業發展及空間結構發展動力,2007年台灣高鐵完工營運,實現台灣一日生活圈運輸部門政策願景。
2018年台北橋的「摩托車瀑布」奇景獲選《國家地理雜誌》舉辦的年度旅行攝影師大賽。2022年12月島嶼平均每日有近47位行人在道路上非死即傷,更被CNN專題報導稱為「行人地獄」。 有一種壓胸的焦慮身為一位 35年經驗的道路工程師,站在繁華城市的大道上,我省思著過去馬路上時而悠閒時而飛馳的鐵馬是如何消失了? 我省思著寬闊平順的馬路車流是如何沖毀恬靜悠哉的聚落空間? 我省思著道路的兩側為什麼總站立著緊張面容等待穿越的老嫗與孩童? 這島嶼距離我於1993年舊金山經歷的路口友善禮讓文明的距離還有多遠?
我該算是一位非典型的土木工程師,高快速公路與新市鎮開發是我的專業主體,兼善工程理性與環境美學是我的工作初衷,出國或在google地圖街景神遊,我常常思考島嶼大街的韻律的可能與城市文明生活美學的實踐,而「推動人本規劃師培育計畫」的策略藍圖與行動計畫燃起我的動念,因為:
每一條道路都有一個深刻流動的故事。
道路不是一條線,她是一個廊帶空間,內涵含括運輸、生活、遊戲與美學,道路的韻律可以快板、行板、慢板、散板共譜。
公共工程道路的轉型正義運動,台灣道路發展與現況其實不是單純工程技術問題,道路發展承擔島嶼社會經濟發展軌跡需求,國際分工邊陲國困境支配島嶼空間發展,放縱非正式部門蔓延以支撐產業生產成本最低化之優勢,讓道路環境與交通運具發展失控。
路廊空間慢活學習,快速移動造成視覺與環境體驗對話學習的弱化消失。
人本培育計畫多元專業學習挑戰。
計畫主持人 前台北市交通局長鍾慧諭的毅力,具理想、勇氣、策略、理性與細膩,看見人本道路環境實踐的曙光。(內政部營建署 2020 馬路好行計畫評比-特優-羅東鎮中正北路林場生活步道工程)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