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人本交通及校園教育宣導-新竹市教育處(下)

Written by on 2023-07-10

特別來賓:新竹市教育處 處長童鳳嬌

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營造安全、友善、可靠、舒適、健康的永續交通環境,讓受眾能夠更珍惜目前的人本交通所帶來的成果,並向下扎根進入校園宣導,「以車為本」的道路規劃,隨著社會進步,尊重弱勢、保護行人、讓人與車皆能公平合理使用道路的觀念之下,從青年學子到銀髮樂齡族群了解人本交通之重要性,共創人本友善安全的居住環境生活,周邊道路持續改善。

在推動執行人本交通及校園教育宣導後,有沒有認為哪種宣導方式較容易與一般民眾、學生產生共鳴?或有沒有產生較創意的宣導方式?

新竹市通學步道已辦理多年,為了讓更多人深入瞭解,透過「人本交通校園教育宣導~新竹市校園通學步道宣傳影片」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校園步道空間。在市府集思廣益下透過各項活動宣傳,也結合市府其他局處的活動進行推播,包括市府網站、FB或LINE群組,也邀請新竹市的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協助推廣。

再不同類型的推廣中,其實在校園中推動,是獲得最多反饋的宣傳模式。學校透過會議、集會、家長活動甚至透過每天在校門口不斷推播,讓接送孩子上放學的家長有機會停下腳步看看影片,在學校推廣的場次就已經超過4萬人次的觀看。也經由本市的活動推廣,許多孩子、家長表達對新竹市通學步道理念的認同,特別是已經獲得改善的學校,本次計畫推廣中,如何宣傳如何推播,經過大家多次討論,除了本市的家長與學生,其實步道的修建也希望讓新竹市的長者、行動不便的市民能行走更安心。所以選擇在社區大學及樂齡中心辦理推廣活動,也獲得不少長者的認同。

而說到最有創意的部分,應該是結合市府行政處在FB中辦理宣傳抽獎,希望藉由小編生動活潑的文案,吸引更多人來看我們用心製作的影片與用心規劃的步道。在這次的抽獎小活動中,也獲得8千多次的觀看數。

最後想請問童處長針對人本交通及校園通學步道有甚麼願景或達成的目標嗎?

「人本交通」為內政部營建署與本府推動市區道路規劃管理之主要原則,有別於以往強調車流順暢「以車為本」的道路規劃,隨著社會進步,尊重弱勢、保護行人、讓人與車皆能公平合理使用道路的觀念,已成為現代市區道路規劃的重點。

早期學校的設置及規劃未必將校園周邊交通及通學環境納入整體考量,隨著工商業社會進展,以交通工具代步的情形普遍,造成校園周邊上放學時段人車混雜交通壅塞,學童與車爭道、險象環生,隨著社會人本意識進步,「以人為本」之概念推行,讓我們思考到如何透過執行建置通學步道計畫來改善全國學童的步行通學環境。

校園宣導讓教師及學生更了解市府推行通學步道建置對於加強學童上放學安全的重要性;將傳統圍牆改為穿透式圍籬,除了視野通透更能提升校園安全性;綠帶及公共設施整合讓行走更為順暢並且加強無障礙通用設計,對於學校及學生整體而言,通學步道的建置及推廣是有實際幫助的。

期許透過人本交通及校園通學步道的宣導能讓人本交通的概念從校園萌芽、進入社區,從點、線到面,讓社會大眾都能回歸到「人為本位,追求人類永續美好生活」,持續用心翻轉用路人的心,創造安全、放心、舒適的步行環境。

新竹市邁向「步行城市」的下一步,新竹市步行城市計畫的各項硬體建設工程多已完工並啟用,確實提升了許多人行空間的品質?

新竹市步行城市計畫的各項硬體建設工程多已完工並啟用,確實提升了許多人行空間的品質。對此,考量到假日封街可增進行人安全,也能為商家增加收益,我們主張新竹城隍廟前廣場以北的「北門街」具備實施假日徒步區的潛力。北門街若能透過假日徒步區提升步行安全性與舒適性,便有望將城隍廟的遊客人潮向此牽引,同時可填補新竹舊城區步行網的真空地帶,使步行環境更加完整。

歷經以車為本的20世紀城市發展,世界各國逐漸體認到行人權利在都市空間裡的重要性,人本交通漸成都市規劃的顯學。這股風潮,台灣也並未錯過。

新竹市從1990年代起,陸續實施中正路增設人行道、護城河旁鋪設石板路等工程,欲改善步行環境。現任市長林智堅上任後,亦明確以人本交通作為施政重點,2017年更提出「新竹市步行城市計畫」,擘劃新竹舊城區的步行環境改善願景。

新竹市步行城市計畫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子計畫「城鎮之心工程計畫」全國28案之一,投入經費約台幣四億元,計畫範圍集中於新竹舊城區內外,包含七大重點工程:

新竹公園市民廣場改善
火車站前廣場步行空間及東門圓環人行道改善
汀甫圳學府之道及周邊環境景觀改善
綠光、民族及長和公園景觀改善
隆恩圳、護城河與經國綠園道人行空間串聯
建國公園與城隍廟周邊環境改善
全市統一的步行導覽指標系統建置

透過上述工程,該計畫旨在建置市中心的三大步行路網:以東門城為核心的「歷史文化步道」、包括隆恩圳及綠園道的「生態步道」,以及火車站以南邊由公園與學校組成的「通學遊憩步道」。

上述工程,大多已於去(2020)年完工並陸續啟用,至於東門圓環人行道改善的第二期工程則將在今(2021)年進行,新竹市步行城市計畫的各項硬體建設工程多已完工並啟用。

新竹市步行城市計畫:硬體環境已改善,下一步該做什麼?

新竹市步行城市計畫的施行,確實提升了許多人行空間的品質。以城隍廟前廣場為例,先去除阻礙步行的元素,再用醒目的紅色地磚及告示牌標示出專屬行人的空間。再看中正路從火車站到東門圓環的路段,亦多了標線型人行道。至於整個計畫範圍內的多個路口,也有行人停等區加寬、斑馬線漆上綠底色等設計。

雖然這些步行空間的品質未臻完美(例如標線型人行道未裝設車阻等實體分隔物,無法有效保護行人),但已使新竹的行人安全較往昔更提升,故仍值得肯定。

步行城市計畫的各項工程,與原先就依法須在周邊設置人行道的政府機關、學校等公有地,一起為新竹市勾勒出了更完整的市中心步行網。

然而,可惜的是,步行城市計畫雖具大範圍規劃構想,至今卻尚未產出正式且公開的計畫文件,故除了市府內部之外,外界難以針對該計畫的績效進行評估,也無從得知該計畫的未來發展。因此,我們呼籲新竹市政府發布步行城市計畫的公開文件。

此外,欲真正落實人本交通的理念,除了改善硬體環境,也需輔以其他政策工具。那麼,新竹市的步行城市計畫若有下一步,可以是什麼?規劃假日徒步區,會是個理想的選項。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