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認識臺灣港務公司海域「連結世界 永不止息」

Written by on 2023-07-04

特別來賓: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 陳冠翔企劃處經理/港棧處林欣緯經理/工程處郭育成工程師

臺灣位處亞太地區海上運輸樞紐,長期仰賴國際貿易帶動整體經貿發展,因此國際經濟榮枯及全球海運發展與港口發展息息相關。

臺灣港務公司身為交通部所屬的國營企業,可不可以向聽眾朋友簡單介紹一下港務公司,以及在港口整體經營方面是如何規劃的?

1. 臺灣港務公司自101年3月1日成立至今已今邁入第11個年頭了,但對部分聽眾朋友可能有點陌生,它的前身其實就是大家過去熟知的交通部各港港務局,在101年因政策成立公司,經營管理臺灣7個國際商港(分別是基隆、臺北、蘇澳、臺中、高雄、安平及花蓮港)及代為經營管理2個國內商港(布袋及澎湖港)。

2. 經營管理的內容包含港口規劃建設、海運運輸關聯服務經營及提供、自由貿易港區開發及營運、觀光遊憩開發及營運、投資經營國內外相關事業,以及其他交通部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託及核准之事項等,公司的核心業務則包含貨櫃、散雜貨、自由貿易港區等業務,現在也持續拓展多元營運版圖,例如轉投資堆場倉儲和物流相關事業,以及近年配合國家能源轉型政策而發展離岸風電相關業務等。

3. 提到港口經營規劃,由於港口在國際貿易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臺灣進出口有9成是經由港口運輸,所以掌握國際經貿及海運發展情勢一直是港務公司規劃港口未來發展的重要參考依據,我們原則上每5年會通盤檢視過去港口發展的成效,以及因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研提各港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策略及重要建設計畫,並確立各港未來的定位,作為往後發展的方向。

4. 以我們稍早提到的離岸風電業務來向大家說明,民眾可能知道離岸風電在國外(尤其是歐洲)是重要的綠色能源之一,也是國家要逐步落實淨零排放的關鍵戰略,臺灣沿海風場因為具備離岸風場得天獨厚的條件,適合發展離岸風電,而這些離岸風電船舶、風機及水下基礎等需要鄰近港口的碼頭及後線土地做為他們的營運或組裝基地,大家可以想像一下1座風機葉片可長達100公尺(等於半個國小學操場的長度)、重量可達到35噸,需要承載力足夠的場地才可以施作,港務公司於是經過了研究規劃及參與大大小小的會議或座談會後,在這幾年配合政府能源政策規劃了四大離岸風電主軸:「風機預組裝基地」、「國產化專區」、「港勤運維」以及「人才培訓」。

(1) 港務公司在碼頭的部分提供臺中港6座重件碼頭(#2、#5A#5B、#36、#106、#107)和臺北港(#S09)及安平港(#10)各1座碼頭及高雄港部分碼頭後線土地供離岸風機預組裝,以及臺中港風電國產化專區之製造商使用,近期再加碼投入35億元新建臺中港#37、#38等重件碼頭,作為離岸風機預組裝使用。

(2) 在港勤運維部分,我們的子公司臺灣港務港勤公司分別投入大馬力拖船參與風場的建置工程,同時也購建運維船提供風場開發場人員與貨物的載送服務,並在臺中港區內成立離岸風電運維基地,提供離岸風電產業多元服務。

(3) 另外,因應風機零組件「超長、超寬、超重」的特性,與一般商港進出口貨物性質不同,於是港務公司轉投資成立臺灣港務重工公司,提供具國際水平之港區風電重件運輸服務。最後也最重要的是人才培訓,港務公司與多家業者合資成立臺灣風能訓練公司,在臺中港設立風能訓練中心辦理離岸風電所需訓練項目,以培育風電產業在地化人才。

港務公司經管的7個國際商港中,高雄港是臺灣發展貨櫃航運的重要樞紐港,近期搭上貨櫃航海王的新聞熱潮,高雄港在貨櫃航運方面有什麼建設亮點可以跟我們分享?

1. 如同主持人所言,高雄港為臺灣第一大國際商港,位處亞洲航運節點上,因應航商所使用的貨櫃船愈來愈大型,為了提供妥善的港埠服務,港務公司投資興建第七貨櫃中心。第七貨櫃中心是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第二期工程計畫項目之一,位置毗鄰高雄港第二港口,也就是高雄旗津的最南邊,以填海造地的方式建設而成,第七貨櫃中心的面積149公頃、水深18公尺、共5席碼頭總長度為2,415公尺(相當於5座臺北101大樓的高度),能提供4艘2.4萬TEU超級大型貨櫃船同時靠泊(2.4萬TEU級貨櫃船長度約400公尺,比高雄地標85大樓高度還高一些),全面營運後可望為高雄港增添450萬TEU的運能。

2. 高雄港貨櫃裝卸量年均近千萬TEU,占全臺港口貨櫃裝卸量7成左右,透過第七貨櫃中心投入營運,港務公司也在日前順利將第七貨櫃中心第一期的碼頭及場地交付長榮海運公司營運,第一期11部橋式起重機與22部門式機也順利在今年1月全數上岸,預計明年年中再交付第二期碼頭及場地設施,長榮目前在全球貨櫃運能排名第六,長榮未來也將引進全自動的碼頭作業型態,例如採用全國首座25排遠端遙控無人橋式機、全自動化無人門式機、智慧化通關閘口等機具設備經營碼頭前後線,並導入獨立5G系統、光纖、物聯通訊網(IoT)覆蓋全場,搭配長榮海運公司智慧化櫃場作業系統(TOS)及全區即時用電監控系統等人工智慧協調港口運作,可望帶動高雄港成長動能。

港務公司剛才與我們分享了港口貨運的建設,同時相信許多聽眾朋友都有發現港口變美了,在港口邊有愈來愈多提供民眾遊憩的設施,可以請港務公司跟我們分享在推動港口水岸遊憩方面有哪些成果嗎?

1. 港務公司的確除了上述貨運相關的建設以外,近年來依各港的定位與特色及與城市的連結,在合適的區域劃設觀光遊憩商業區,結合在地觀光資源發展水岸遊憩,並透過優化水岸設施與環境、招商引資開發遊艇碼頭(泊位),以連結地方政府辦理相關海域休憩活動等方式,來促進民眾親近港口水岸遊憩。

2. 以高雄港為例,港務公司在蓬萊商港區重新修建棧貳庫,重現這座百年歷史建築,以嶄新面貌並透過文創、展覽、餐飲的複合經營方式復甦港濱歷史空間,棧貳庫在107年3月開幕營運至今,是民眾及網紅打卡的景點之一。港務公司後續在109年完成大港橋啟用,串聯棧貳庫、高港水花園、港史館、駁二藝術特區及鄰近的流行音樂中心,形成完整休閒的遊憩觀光廊帶,成功營造蓬萊港區獨有的碼頭氛圍,港務公司也與高雄市政府共同推動高雄港水岸觀光發展,合作開發愛河灣遊艇碼頭,其中A區已於111年底營運,可提供87席泊位,在去年臺灣燈會及臺灣文博會也提供愛河灣水域辦理相關活動,推薦聽眾朋友來高雄一定要抽空到愛河灣遊艇碼頭走走,搭配黃昏夕照與徐徐海風是很適合一家大小散步或情侶約會的好所在。

3. 除了高雄港,港務公司也在基隆港完成東岸旅運設施及西2-3庫改建,其中西2庫於去年提供基隆市政府作為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的主展場之一,此外港務公司也在花蓮及蘇澳港辦理旅運相關服務設施優化改建工程,以期在不久的將來能提升各港水岸觀光及旅運設施服務品質。

港務公司除了上述港口硬體建設工程外,是否還有哪些看不見的軟體建設正在進行中?例如數位化浪潮在近年席捲各行業領域,港務公司在推動數位發展與應用方面是否也有相關規劃與成果?

1. 港務公司在107年啟動「臺灣港群智慧轉型計畫」,我們稱為Trans-SMART Plan,計畫的願景目標為「以物聯網結合大數據分析,打造〝安全、效率、品質、 永續〞兼具的智慧港口,經過這幾年的推動,部分方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並於110年啟動「Trans-SMART 2.0+升級計畫」,著重四大核心重點逐步落實各項重要的智慧港口方案:

(1) 「作業安全」方面,在臺灣各國際商港建置「船舶操航智慧警示輔助系統」,提供船舶超速、偏航、走錨、碰撞及進入危險區域等智慧化示警功能,提升船舶航行安全。近年考量港口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推動智慧安防設備建置以及導入AI影像分析,全方位掌握港口營運動態。

(2) 「營運效率」方面,為了提升人員及車輛進出港區的查核作業效率,港務公司將目前建置的自動化車道升級為AI車道,以及推動各港E化車道建置。另因應無人載具創新發展趨勢,試驗水下海事機器人輔助碼頭岸壁巡檢作業,減少潛水人員下水的風險,已陸續在安平港、花蓮港、高雄港及臺中港部分碼頭進行操作驗證。

(3) 「服務品質」方面,因應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營運後帶來的龐大車流,去年完成「港務168-高雄港區路況資訊網」,建置,導入智慧影像辨識技術,能預測進出貨櫃中心的停等時間與等候車輛數,也提供即時路況和CCTV影像,建立便捷運輸服務。

(4) 「永續發展」方面,因應全球永續發展意識抬頭以及2050淨零發展目標,港務公司在111年開始推動臺灣港群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建置工作,建置智慧水電錶設備掌握水電耗能、導入智慧照明設施、建設儲創能設備等等,以智慧科技完善管理能源使用狀態,以提升港口永續競爭力。

2. 港務公司除了依據我們自己的營運管理需求推動各項智慧港口重要方案,也鼓勵新興科技業者到港口進行多元應用,解決港口營運課題,透過公布「智慧港口創新科技試驗場域推動要點」及「航港產業創新應用及數位轉型獎勵方案」,希望與資通訊業者合作逐步將可行的技術擴展到各港,同時也鼓勵港區業者進行數位轉型,一起投入航港產業的數位轉型。

COVID-19疫情趨緩及各國邊境管制逐步鬆綁後,郵輪旅運商機正在復甦,港務公司在疫情前後對於港口旅運設施是否有相關推動計畫?

為滿足國際郵輪靠泊需求,並提升旅運通關服務能量,港務公司持續優化旅運設施:

1. 以基隆港為例,基隆港作為郵輪母港,港務公司在東岸部分已經完成東3-4旅運設施的整建,並且在去年順利完成招商,未來可串聯國門廣場,發展為完整之國際水岸觀光區,並將持續以客貨雙軸心之發展策略,朝國際觀光、運輸及物流等多元化發展。而在西岸部分,基隆港西2-3倉庫自興建迄今度已近90年,隨著港區變遷與成長,為保留歷史文化與傳承,港務公司針對倉庫進行原貌修護、仿舊新作及可適性再利用,並在去年3月完成主體修復工程,西2庫1樓作為生活與文化創意區,2樓為郵輪旅客服務區,結合西3庫1、2樓提供郵輪旅客通關檢查與行李服務作業。

2. 在高雄港部分,港務公司於#19、#20碼頭後線新建港埠旅運中心,基地面積共3公頃(地下2層、地上15層),1~3樓為郵輪旅客出入境通關場所,碼頭面可供25萬噸級郵輪靠泊,旅運中心的外觀有人說像一艘巨輪,也有人認為比較像是鯨豚,嶄新的面貌在啟用前就已經成為熱門話題,高雄港旅運中心就在今年3月配合疫後海上國門重啟的契機投入營運,首靠的郵輪是馬紹爾籍的七海探索者號,搭載600名高端旅客來臺。旅運中心緊鄰愛河灣東側,也離輕軌捷運站很近,路旁也有自行車道,交通十分便利,民眾可以規劃半天的行程到港邊走走。

臺灣從2021年5月國內疫情爆發後,國際郵輪被停航十個月之久,在2022年10月24日指揮中心宣布重新開放國際郵輪以及現行全球疫情趨緩的情況下,請問2023年來臺國際郵輪預估目標數為多少?

臺灣郵輪觀光國際能見度高,加上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均成為郵輪產業串連發展成熟的優勢。

1. 依據2023年國際商港郵輪預報共計313艘次,其中母港為190艘次,約佔6成,掛靠港123艘次,約佔4成。艘次預報又以基隆港、高雄港最多,各有142、157艘次共佔9成5左右,這也符合中央政府以基隆、高雄作為郵輪母港的發展政策。

2. 疫情前的2019年為歷史高峰,共計667艘次、105萬人次。在去年10月24日宣佈開放以來,港務公司即積極拜訪國際航商招攬郵輪來台。今年預報艘次311艘次、49萬人次已恢復至最高峰的5成,國際郵輪來臺已達到「微笑翻轉」,預計隨著郵輪亞洲市場的復甦及開放(如大陸、日本),臺灣復甦力道將更為強勁,國際郵輪來臺預估數可望於明後年再創疫情後新高。

7 聽起來臺灣國際郵輪市場的復甦力道強勁,也可望為臺灣帶來大量的旅客消費人次,也好奇郵輪旅客實際上是如何對我們的觀光產業達成貢獻的?

1. 郵輪有大有小,針對的客群也不同。例今年度到港的郵輪中,有亞洲最大17.2萬總噸的MSC地中海榮耀號,4晚一人要價約3-4萬。也有高端豪華遊輪,如漢莎自然號17晚一人要價34萬新臺幣,國家地理果敢14晚一人要價60萬新臺幣。

2. 郵輪觀光客來臺,除了可能透過一日行程帶來當地交通、旅遊、飲食、零售等消費。近年港務公司希望推廣透過fly-cruise、多母港的方式讓郵輪觀光客能停留更多天數,帶動包含旅宿業的實質經濟效益。

例如今年高雄港迎來以香港、高雄為雙母港營運的「名勝世界壹號」,今年將停靠高雄78航次,每週一、四固定停靠高雄、週二加靠澎湖,每航次預計帶來約千名港澳旅客來臺旅遊,其中旅客亦可以選擇來、回搭不同的航次,就能安排在臺四天的完整遊程,對高雄以及全臺觀光產品,又開啟不同的可行性。

3. 令人興奮的是基隆港也有望於2024年迎來MSC地中海榮耀號,將以基隆-沖繩為雙母港營運,預計也將帶來新一波的郵輪活水經濟。

很開心聽到臺灣在亞洲郵輪市場恢復的如此快速且多元,請問未來要如何趁勝追擊,延續並招攬國際郵輪業者來臺?

1. 積極招商:

自2022年10月24日指揮中心宣布國際郵輪解封後,本公司已把握時機積極招攬郵輪航商,除了於去(2022)年分別赴歐洲及星馬招商外,今(2023)年3月更由交通部觀光局、航港局及本公司共同參加「全球郵輪界年度盛會Seatrade Cruise Global 2023郵輪展」,其中拜會重點郵輪航商如公主郵輪、挪威郵輪及荷美郵輪,並獲得這三家郵輪業者承諾預計於2024年配置郵輪來臺的實際成果;後續在今年7月也會參加濟州郵輪論壇,持續提升臺灣國際曝光。

2. 持續提升港埠接待能力:

在疫情期間港務公司持續建設,並陸續完成基隆港東、西岸旅運中心,高雄港旅運中心的啟用,可提供全球最大25萬噸國際郵輪靠泊作業。而高雄蓬萊旅運中心也將於今(2023)年投入4.3億整修,可望優化靠泊作業及旅客通關效率等。於離島澎湖部分,著重其長期發展,也配合觀光趨勢延建停泊碼頭從原本197公尺長,至今(2023)年底預計擴建至340公尺長,於2024年可完工至380公尺長並同步完成新建旅運中心。

3. 續辦國際客船優惠:

於2022年搶先推出2023年國際客船優惠,包含碼頭碇泊費全免及旅客服務費累進優惠,深獲郵輪航商回響;因此本公司於今(2023)年5月持續提前布局續辦2024年獎勵措施,除原本優惠外,更加碼擴

YOYO Live Show(歡迎訂閱/重聽)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