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訊】《魂縈夢繫》藝評 

Written by on 2023-03-09

撰文者/林婕頤

雖然聽過多次交響樂和管樂音樂會,但這卻是第一次坐下來好好聽一場正式的國樂音樂會。由臺灣國樂團 NCO 帶來的《魂縈夢繫》音樂會,於2月19日下午在國家音樂廳舉行。正式開演前,忍不住仔細觀察了一下台上樂器,首先被吸引的就是低音聲部的「環保革胡」與「環保低音革胡」,外型與大提琴有些相似,原來是以聚脂纖維膜取代蟒蛇皮所製造的革新的樂器;同時也因為有多位環保革胡的存在,增加了低音聲部的厚實感,讓整體聲響層次比過去記憶中的「國樂」來得更加豐富深厚。

第一首〈風獅爺傳奇〉,或許因為是交響詩的形式,在曲調上不似傳統國樂的旋律,反而更接近管弦樂的呈現,特別是中段打擊的磅礴讓人印象深刻,不禁覺得原來國樂也能有這樣的表現!

兩首協奏曲絕對是本次演出亮點,首先嗩吶協奏曲〈朝天歌〉演奏者-嗩吶冠軍溫育良老師技巧超群。吹管樂器非常仰賴嘴型,即使同樣是嗩吶,不同調性大小的樂器所要使用的嘴巴鬆緊也需要調整配合,因此要在同一首曲子中一次使用三種嗩吶,不只是展現了樂器的表現幅度,也考驗著吹奏者的適應靈活度。再者,他與樂團的配合更是讓人拍手叫好,像是轉身與低音嗩吶的齊奏,巧妙用「背對」和「距離」營造出更加立體的空間感;與所有嗩吶和笙的合奏那一段,以獨奏者為中心,嗩吶和笙分左右兩邊一字排開,為獨奏者襯出更寬廣的音牆。鼓和響板一步步走來台前與獨奏嗩吶對峙那段也非常精彩,尤其鼓手的肢體和臉部表情非常豐富且到位,加強了舞台視覺效果的呈現,讓聽眾的情緒更容易被渲染,實在令人驚喜。

第二首笛子協奏曲〈鬼湖戀〉是由臺灣國樂團首席劉貞伶老師親自創作,該曲源自台灣原住民魯凱族流傳已久人蛇戀淒美傳說,而這也是她首次公開演出自己的創作。有著「臺灣笛子鬼才」,讓人在演出前充滿了期待。劉貞伶老師一出場即在視覺上吸引了全場注意,融入魯凱族的服裝和頭飾,呼應曲子背景故事。使用多把笛子來闡述人蛇戀的細膩且複雜之情感,技巧華麗讓人深深被吸引其中,同時也展現了笛子豐富的表現力。

至於壓軸則選擇國樂的經典幻想曲〈秦‧兵馬俑〉,原以為會是莊嚴肅殺的氛圍,卻是由二胡、古箏、中胡丶柳琴等樂器的獨奏互相拋接、對話,帶出大雪之中有家歸不得的悲涼哀傷。相較於其他近代的曲目,更能體會到國樂的傳統之美。

不過最讓人驚喜的莫非安可曲,竟然由嗩吶的溫育良老師和笛子的劉貞伶老師兩位領銜帶來黃妃的經典曲目〈追追追〉,尤其第一段分別由兩個樂器演繹竟是那麼的合適,將聽者的澎湃情緒全數勾起,直到最後兩條聲線交織,為整場音樂會帶來讓人滿足的結束,也翻新了個人對國樂的印象。 過去所理解的國樂以五聲音階為特色,但這次的音樂會卻扭轉了這樣的觀念,無論在編制的概念或是曲調上,皆明顯受到西方的影響,且在演出表現上亦十分重視視覺的呈現。不僅溫育良和劉貞伶兩位老師,前述提到與溫育良的獨奏相互呼應的嗩吶、鼓、笙的表現也顯得落落大方。而正是因為所有演奏者一心為著整體演出的效果,才能做出如此好聽又好看的音樂會,即使入門者也能輕鬆接觸國樂的世界。

本廣告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贊助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