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你我他 快樂平安行】市區道路環境提升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上集)

Written by on 2022-08-15

Yoyo & My Way 同步帶您一起快樂行

特別來賓: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材料工程組 陳世晃教授

改善我們的市區道路整體環境要從哪邊著手?

改善我們環境應該從整合設計來看,應該同時考慮三大點
﹝1﹞ 道路工程
﹝2﹞ 人行無障礙環境
﹝3﹞ 交通工程

改善我們的市區道路整體環境需要多少時間?

這是一輩子的事,改變絕對不會是一蹴可及,要眾志成城才能構築美麗新世界。
市區道路人行環境推動。

近年來,永續發展、綠色交通、大眾運輸導向、理智型成長等概念已成為全球都市發展趨勢,透過強調人性化之都市空間與運輸環境,在注重運輸系統發展效率之餘,也兼顧環境的負荷與民眾的安全;所以運輸系統除滿足民眾生活的機動性與可及性之外,更應滿足環境保護與優質生活之雙向需要,亦即以綠色交通的建設思維,來達到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

我國目前以機動車輛為主的交通規劃及建設方向,實有必要轉變成以人為本的交通系統管理(TSM)理念,未來在建設道路等,皆應以「人本為取向」。因此內政部營建署積極推動人行環境改善工程,採取重新檢視既有市區道路斷面、配置合理道路要素、擴增人行活動空間及道路綠帶面積、重塑市區道路型態,改善人行徒步空間、無障礙環境,並形塑保有當地生態景觀、地區文化特色之生態都市。希冀藉由相關計畫之執行推動,促使各地方政府可有效檢視轄區內之市區道路現況,進而提出人行環境整體改善方針及具體建設,期後續相關機關均能重視人本環境之改善。


市區道路人行環境間改善類型

以人為本的友善道路環境應提供民眾安全的步行環境與休憩等活動使用,市區道路人行空間改善,應考量兩側土地使用空間特性,並依各案件實際範圍之規劃使用情形,因應道路空間條件不同,同時考量網絡系統之整合串聯,依據其使用方式,大致區可分為通學步道、大眾運輸場站周邊、商圈徒步街、 一般住商混和街道、純住宅區街道、河川水岸、廟埕街區市集周邊道路等七種空間類型,各類型應具備舒適、便利、連續等基本要求。以下將針對人行環境主要臨接之各空間類型進行改善說明。

一、人行環境臨接商業區、大眾運輸場站
商業區之行人活動以逛街購物為主,大眾運輸場站也屬人潮聚集停留之場所,而除應求行人動線之流暢外,並應兼顧無障礙環境設計。另考量使用交通運具通勤轉乘之便利性,並因應節能減碳,應將市區自行車道系統之串連納入考量,同時兼顧自行車交通標誌及指示系統之適切性。

二、人行環境臨接住宅區或文教區
應注意環境保護機能、噪音減低、大氣淨化之作用,並應兼顧居民生活安全,減少路面高差設計、住宅出入之便利性;若人行道屬學校返家之路徑,則需以學區系統之概念考量,為兼具學童及行人使用安全,緊鄰文教區之市區道路應全面推行無障礙設施,並以連續綠帶及複層配置進行綠美化,以減少學童跨越產生危險。

三、人行環境緊鄰河川水岸
應考量與社區徒步系統及自行車道系統串聯之無障礙環境設計,並以連續綠帶及複層配置的蜜源植栽及當地原生種植栽,將河川藍綠帶之生態環境與社區進行串聯。

四、人行環境鄰接廟埕街區市集
考量廟埕街區市集常舉辦廟會活動,可藉由鋪面材質之轉換,形成活動區與周邊巷弄之區隔,並於車行頻率較高之區域採用耐磨、抗汙、乘載力強之鋪面材質,廟埕廣場周邊應與現地傳統文化特色呼應與結合。


市區道路空間特性分類

通學步道:
人行道、標誌標線、植栽美化、安全警示、停等空間、街道家具

大眾運輸:
自行車交通標誌及指示系統、無障礙設施、候車亭、停車彎、停車空間、自行車停放空間、綠地(或植栽綠帶) 、廣場、休憩設施

商圈徒步街:
人行道、標誌標線、指示及資訊系統、招牌及騎樓整平、無障礙設施、入口 廣場、地坪鋪面、排水設施、座椅、垃圾桶、植栽、花台、夜間照明、公共 藝術、停車空間

一般住商混和:
人行道鋪面改善、標誌標線、植栽綠帶、照明系統、排水設施、停車空間、 車阻純住宅區 人行道鋪面改善、標誌標線、安全警示、植栽綠帶、照明系統、排水設施

河川水岸:
標誌標線、指示及資訊系統、步道鋪面改善、座椅、綠美化、入口廣場、照明系統、休憩設施、停車空間

廟埕街區市集:
鋪面改善、騎樓整平、入口廣場、標誌標線、指示及資訊系統、夜間照明備註:各工項施設後仍應保持人行道之暢行性及安全性。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