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你我他 快樂平安行】樂活街道自在同行(下集)

Written by on 2022-07-26

Yoyo & My Way 同步帶您一起快樂行

特別來賓: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 鍾易詩副教授

國內人行設施的實施方向建議為何?

在路幅足夠處,可考慮設置庇護島,尤其是行人量大、行動不便者較多處。
然設置時仍須一併考量號誌時制調整、輔助設施建置,亦可針對調整前後號誌時制設計準則研議原則及設計邏輯。
行穿線退縮應優先考慮人行動線一致性(例如台北市忠孝重慶路口南側行穿線改善案例),若能搭配庇護島設置,可提升安全效果。若因安全考量退縮行穿線而導致動線不一致,可考慮搭配輔助措施(例如植栽或欄杆),以提升行人遵行率。
路口轉角半徑的選擇應考慮轉向車流量及期望之車流轉向速度,轉角曲線應盡量平滑,另亦可搭配車柱等配套設計,減少車輛壓上人行道。
號誌時制為路口人本設計關鍵因素之一,應適當調整。

庇護島、行穿線退縮以及路口轉角半徑設計原則為何?

庇護島 行穿線退縮 路口轉角半徑
庇護島長寬(深度)需容納行人及自行車。
國外案例庇護島於行穿線設計視距是各國手冊強調之重點。
澳洲、美國對於路緣截角均有建議值。紐西蘭不建議採用大路段及路口皆有設置,至少可容納庇護島最小設計。
設置考量為行人流量高、或是年長者、幼童比例較高處設置。
並未有國外案例特別點出行穿線距離,路緣之距離。
國外案例中,多數均呈現行穿線退縮之圖例。
路口行穿線設計,皆考量緣石延伸、路徑導引及無障礙設施。
截角設計。
大截角應用在大型車右轉車輛多之路口,但可考量改由右
轉槽化並設置庇護島方式設計。
小截角的路緣截角,能降低車速,對於行人比較友善。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