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5/30 yoyo Live show 與民有約

Written by on 2022-05-31

▍直播預告

節目時間
5/30(一)13:00-13:30

主題
認識地下金融犯罪-非法吸金、代操、投顧、地下期貨及販售未上市股票等

受訪者
臺北地檢王銘裕主任檢察官
法務部調查局臺北市調查處高婉瑜調查官
臺北市調查處松山站潘季翔副主任

何謂地下金融犯罪?常見的類型有哪些?

我國從事金融相關行業的公司,依法均需經過主管機關核准並發給許可證照後,才可經營相關金融業務,例如銀行、證券商、期貨商及投顧公司等,當業者未經過核准取得證照就私下招攬從事業務,即屬地下金融犯罪範疇。常見類型包括:非法吸金、非法投顧、非法代操、地下期貨及地下股票盤商等。

這些地下金融犯罪的態樣是什麼?違了什麼法?

以下分別概述地下金融犯罪態樣及所違反的法律:
1、非法吸金:地下業者以投資海外不動產、靈骨塔、股票期貨、虛擬貨幣及綠能產業等名目招攬大眾投資,通常約定投資一段期間後保證取回本金,且在該期間內支付相當年利率 10%至 70%甚至更高的利息給投資人。地下業者是以保本、高利息吸引不特定人或多數人投資,實際上是以後金養前金,違反銀行法。
2、非法投顧:地下業者利用電視、網站、Facebook 或 Line 群組提供會員證券投資分析及買賣推介建議,並向會員收取會費,或販售內含證券投資分析及買賣推介建議(包括多空指標、買賣價位)之軟體。地下業者有提供買賣分析建議,有向會員收費,且兩者之間具有對價,違反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
3、非法代操:地下業者接受客戶委託,就證券或期貨相關商品為價值分析及投資判斷,並基於該投資判斷,為客戶執行投資或交易。代操即所謂全權委託投資,若投資的商品是證券,業者係違反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若投資的是期貨,係違反期貨交易法。
4、地下期貨:地下業者通常僱用業務員電話 Call 客或 Line 招攬加入會員,會員匯入保證金至指定帳戶後,透過電話或網站以臺股期貨指數等為交易標的,惟地下業者實際並未轉向臺灣期貨交易所下單,而係直接以標的漲跌計算會員輸贏金額。業者充當期貨商與會員交易,係違反期貨交易法。
5、地下股票盤商:地下業者僱用業務員 Call 客或 Line 向大眾兜售未上市公司股票,通常會寄送公司期景看好的投資報告文件給客戶,並將交易價格訂為每股數十元。業者充當證券商推銷販售未上市股票,係違反證券交易法。

民眾參加地下金融交易有無犯罪?既然沒犯罪參加也沒關係嗎?

地下金融犯罪的是未經主管機關核准經營特許行業的業者,參加之民眾並未涉及犯罪。然而,雖然單純參加地下金融交易沒有犯罪,仍強烈建議民眾儘量遠離,因為這些地下業者未經過主管機關審查,可信賴度非常低,衍生交易糾紛時對民眾並無保障,且業者為規避查緝,往往辦公室設在隱密處,或隨時轉移處所,民眾真的是求償無門。

如何區分地下金融犯罪與相關詐騙犯罪?

民眾在接觸到地下金融與相關詐騙時,會覺得業者所說的經營模式有些近似,其實可以簡單地說,業者未經主管機關核准便經營特許行業,即是地下金融犯罪,倘業者從一開始只是以地下金融交易為榥子,在接受客戶之委託、投資或下單後,根本沒要進行交易,而客戶匯付款項後從此有去無回,即是遇上詐騙犯罪。詐騙犯罪業者為取得客戶匯款,常使用一些套路話術,例如假檢察官、假警察、假綁架、假中獎、假退稅甚至假戀愛等,都是以前常聽見的詐騙手法,近來偽裝地下金融交易的詐騙亦大行其道,且業者常於民眾已經受騙匯款之後,再以遭主關機關查核認為疑似涉及洗錢之理由,要求民眾再匯一筆款項應付相關查核程序,數日後便可匯還,否則之前的匯款就被凍結,以此誘使上勾的民眾再次失血。

當民眾成為地下金融犯罪或相關詐騙犯罪受害者時,該如何檢舉?

民眾若參加了地下金融交易或遭受相關詐騙時,可以向主管機關、警察局及調查局檢舉,其中向調查局檢舉的方式有 3 種:
1、親赴各縣市調查處、站檢舉;2、紙本郵件或官網線上檢舉;
3、電話檢舉,調查局檢舉專線:0800-007007 或臺北市調查處檢舉專線:02-27328888。

民眾檢舉時可儘量準備證明犯罪人、事、時、地、物的資料,包含業者提供之合約、文件、憑證、收款帳號及民眾自己的匯款憑證,還有足茲識別、追查業者、業務員身分及營業處所的線索。

調查局有無給民眾的建議?

其實還是要請民眾循正規管道進行投資,切勿貪圖一時方便或免手續費等繩頭小利,而參與地下金融交易,除了投資無法受到保障外,也很容易因此遭遇詐騙。也就是民眾投資最好自己對投資標的做好研究功課,委託具相關證照的業者辦理,遠離了地下金融交易,自然也會遠離相關詐騙。

投資理財停看聽!(引自《台灣銀行家》雜誌作者:張舒婷)

(一)後疫情時代到來,無接觸經濟大行其道,金融詐騙猖獗,投資
人應建立「不懂的金融商品不要碰」、「不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觀念,
可以讓自己避免因一時貪念而投資血本無歸。過往民眾對於接到各種
銀行、汽車貸款、補習班等來電,大概都習以為常,也不乏跟著詐騙
集團指示到提款機前操作、按下「匯款」鍵後,才驚覺自己不幸上當,
帳戶裡的錢有去無回。疫情後加速數位金融的發展,2021年銀行數位
帳戶的數量已經破940萬個,而負責消金的銀行行員面對這樣趨勢整
體而言,台灣人享受到的金融服務相當便捷,尤其金融科技(FinTech)
蔚為風尚後,許多服務流程線上化,在手機或電腦前動動手指即可搞
定,但也因此讓「金融詐騙」更加猖獗。

(二)根據統計,過去6年來(從2016年至2021年9月止),金融機構透過臨櫃關懷的方式,協助警方攔阻近9千件民眾受騙案、總金額近38億元。不過,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歹徒的手法亦不斷「進化」,甚至走向專業化、科技化、全球化,除了傳統的電話詐騙外,近幾年投資人屢屢接獲簡訊或LINE邀請開立投資帳戶,並推薦飆股、未上市櫃股票的訊息,當中藏著無數「假投資、真詐騙」的陷阱。近兩年
來台股指數迭創新高,成交量攀升,許多人加入股市,跌入陷阱的例子也明顯增加。再者,第三方支付、區塊鏈、虛擬貨幣等技術崛起,也加快了金融犯罪的速度,短短幾分鐘、甚至幾秒內就轉移被害者的高額資產不再是難事,害得不少人在轉瞬之間就傾家盪產。就以價格翻倍上漲的虛擬貨幣來說,詐騙集團常透過通訊軟體與投資人聊天,確認對方的財力與投資意願後,不斷灌輸「可以迅速獲利」的觀念,以「代為操盤」的名義,誘騙受害人把資金轉入特定帳號;一旦投資人想領回,就無法直接操作,甚至得再投入一筆加值金才能申請領回,但實際上資金已被轉入人頭帳戶了。

三、投資前停看聽(三不三要)
金管會除了不斷提醒金融業第一線人員要留意客戶異常的匯款行為外,也不時呼籲投資人,從事投資理財前務必要「停、看、聽」,審慎判斷各方訊息,提倡「三不三要」等預防措施。

所謂「三不」指的是不聽信來源不明的資訊、不加陌生投資群組、不使用保證獲利App與投資平台;「三要」則包括「要對任何鼓吹加入投資群組、勸誘買股資訊提高警覺」、「要向合法金融業者或165反詐騙專線多查證」、「要向治安單位或檢調單位檢舉,或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除此之外,金管會陸續透過辦理座談會、刊登廣告、製作海報及反詐騙短片等方式來進行宣導,強化各界對反金融詐騙的警覺,也已經與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召開研商「防制假投資詐欺」會議,雙方建立聯繫窗口,攜手防範金融詐騙事件。
為了與時俱進,金管會也善用新科技與工具來防止犯罪,除了大聲疾呼金融業者可以自行開發防詐騙策略(例如更新偵測工具、提供防詐騙IT系統),也積極提供實質協助。

為了讓投資人一旦接收到詐騙訊息時,能快速得到專人服務,確認訊息的正確性外,且諮詢法律相關問題,自2021年12月15日起,投保中心及期貨、投信投顧、券商三大公會共同設置「證券期貨反詐騙諮詢專線(02)2737-3434」(取「三思三思」諧音)。

▍直播內容

YOYO Live Show 生活法律與法庭(歡迎訂閱/重聽)

apple podcast 
spotity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