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局】田裡的餐桌旅行 看見日月潭之美

Written by on 2022-05-19

▍yoyo即時報報
跟著YOYO認識日月潭觀光圈~來趟到田裡的餐桌旅行!看見日月潭之美~

特別來賓:
日月潭管理處 許文惠課長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參與「全球綠色旅遊目的地」已邁入第3年,以推動「永續旅遊、智慧觀光」為發展目標,希望營造國際友善、便利、舒適與美麗之旅遊環境,並將此目標轉化為更平易近人的生活經驗,讓更多來自各地的旅人們認識這個美麗且永續的日月潭。接下來,就讓我們的達人和我們聊聊有哪些生活經驗可以實現呢~

想瞭解目前有哪些較平易近人的生活經驗已經被實踐呢?

這邊主要以常見的旅遊體驗來和大家分享,我們觀察到近幾年來,從產地到餐桌,搭配在地旅遊行程是相當盛行的體驗模式,其中強調食在地、食當季的概念,同時透過餐桌美學的加值更是吸引許多人爭相體驗。另一方面,因現代人的工作壓力較大、大多居住在都市地區,長期在這種高壓、城市的喧囂下,在鄉村田野間的戶外用餐模式,反而相對容易讓人感到心情的放鬆與恬靜舒適。因此,最近正好有機會參加完一場《溪頭療癒森林餐會》,由「稻田裡的餐桌計畫/幸福果食」共同創辦人簡家旗,在南投溪頭妖怪村的明山會館,策劃了一場森林芬多精與美食交織的五感饗宴;運用全面性的體驗,讓人驚豔於餐桌的多元樣貌,如同此次的溪頭森林療癒餐會,便是透過在地食材所烹調的一道道料理,讓旅人們用味蕾感受土地的幸福感。

前面提到的餐會與五感體驗,具體是怎麼樣的一個呈現方式呢?

當天的餐會內容,包含了明山會館的歷史導覽,透過解說認識這個位於百棵參天大樹環繞的場域,也從歷史文化中認識了腳下的這片土地;隨後在森林芬多精中,體驗頌缽、手工自製茶點及茶品茗、手心盟等,接著才會進入到餐桌就坐,然後一一上菜並搭配詳細的解說,讓用餐的旅人們一口口都與土地有著連結,也讓人驚艷於在地食材所帶來的好滋味,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聽覺 (森林中的風聲、缽音)、觸覺 (手心盟)、嗅覺 (芬多精、茶香、餐食烹飪的香氣)、視覺與味覺等五感;也就是說「幸福果食」以文化創意為基礎,結合在地農產,在推廣農業文化的主軸下,運用餐食搭配活動、當地農產品,選擇用參天大樹、滿滿的芬多精作為背景,在星空與燭火的相互輝映,耳邊的陣陣歡笑與酒杯碰撞聲、愉悅的氛圍等,一場餐會活動下來,過程中每個環節的相互完美搭配,才能將整體氛圍感與幸福感烘托到最高點。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現場僅邀請40多位嘉賓參加,幸福果實卻安排超過30人的團隊服務,從攝影、茶道、導覽到美食烹飪與講解等,讓賓客們驚嘆原來戶外餐桌也能如此驚豔。

當天使用到的在地特色食材有哪些呢?

當天的餐食料理,主要採用產自南投的在地食材,如鐵板鮮蔬百匯溫沙拉 (玉米筍、櫛瓜)、Q梅水果沙沙最中餅 (南投奕青莊園Q梅)、金沙芋頭Pita佐三杯野菇脆片 (蘿蔓、香菇)、古早味蛋酥西魯肉湯 (春筍、香菇)、法式舒肥鴨胸佐阿比休斯sauce (甜豆)、馬告鹹豬肉可樂餅佐紅梅sauce (南投奕青莊園紅梅醬、馬告)、懷舊虱目魚肉燥飯 (南投日晒米屋鹿光147);以這些在地食材而言,南投作為一個不靠海的縣市,主要以農業為主要勞作,相對應的食材種類與產量都相當豐富。用「日晒米屋鹿光米」,堅持傳統的日曬米,透過友善農業工作方式,「瑞田日光米」品牌創辦人湯英華與妻子曾盈婷採用最辛苦的傳統日曬方式與生態農法種植稻米,更與台大實驗林合作,成功培育新型「鹿光米」,融合創新創意想法開發特色米食產品,讓更多客人能選擇更健康好吃的米食。而品佳釀則是選擇南投的奕青莊園,位於南投的奕青酒莊,以南投水里在地農特產精釀獨具風味的梅酒以及葡萄酒,從梅酒、葡萄酒、黑糖梅精、梅醋、葡萄醋、精緻梅花酒、梅子白醬油、紅梅醬、Q梅等,都是以水里在地友善耕作的農特產製成,其品質不輸日本的梅酒,因而廣受消費者歡迎。

就此經驗而言,日月潭觀光圈未來有什麼樣的規劃呢?

以《溪頭療癒森林餐會》的策劃而言,是一場身心靈的富足感受,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感受到對這片土地的尊重,也從過程中感受到體驗的價值,同時如能結合文化、藝術、農業、創意、旅遊、住宿等相互融合,形成一個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模式,也讓更多人與自然連結的模式,有更豐富多元的場域可去呈現餐桌的特色魅力。不只從產地到餐桌,更從農田到森林,這也讓我們進一步去思考,以南投而言,多元的餐桌形式可能值得我們朝風格產業的行塑去思考,例如眉溪部落的部落風味餐、中興新村的省府花園餐桌、大日月潭邊的湖畔餐桌 (日月潭、麒麟潭、鯉魚潭)、清境的百夷長街宴等。從美食出發,藉由美學佈置、儀式或體驗活動的設計,讓每一個不知名的鄉間都能蛻變出自己的風格,透過食材的採購、創意伴手禮的製作、場地的租借等,成功將獲利轉移給在地農夫或社區單位,讓各地的農村產生新的獲利模式,同時注入新的動能,也為台灣的鄉村創造更多元的發展空間。

YOYO Live Show(歡迎訂閱/重聽)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